华晨始终未能摆脱被收购的传言,从广汽到不久前传出的一汽,华晨被收购的舆论甚嚣尘上,华晨高管多次予以否认。7月23日,又有媒体报道,祁玉民将被调离华晨。华晨集团当日即通过公关公司向所有媒体发表否认声明。
传言纷扰的背后,是业界对华晨未来命运的担忧。
7月15日,“中华新尊驰”和“骏捷FSV”两款轿车借着北京水关长城雄伟的气势向全国发布。此次新车选择此时此地发布,除了表达华晨高端车尊驰在下线的10年后再次推出新款车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活动,华晨对被并购的舆论进行回应,用实际行动表达“走自主品牌发展的决心”。
但汽车业内的专家依然为华晨捏着一把汗。
新车上市难掩失意
就在7月15日晚上,在被装扮的美仑美奂的水关长城,新尊驰和骏捷FSV两款新车揭开了“红盖头”。而在此前的上海车展,华晨集团还推出FRV一款新车型。华晨自成立以来,从未像2009年这样在半年内,密集地推出多达3款新车。
但华晨此时发力似乎显得有些无奈。
从2000年12月,中华尊驰轿车下线到2006年骏捷上市,截止到2009年,10年来,中华轿车在A、B两个平台上只有7款车型,而2006年之前,竟然仅靠一款车型打拼6载,差一点倒在2005年的寒冬。如今,相比于奇瑞17款、吉利10多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华晨落后了,而且耽搁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7年,华晨原董事长仰融开始了华晨的“造轿车计划”,1999年,中华样车出炉,2000年6月,中华车厂四大车间流水线建成,也是当年年底,中华车下线。
几乎同时,1997年3月,由安徽国投、荣事达、江淮汽车(7.62,0.26,3.53%)等5大集团共同投资17.52亿元,占地80多万平米,具备年产30万台发动机的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奠基。由于市场的原因,这个原本只生产1.6升排量轿车发动机的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萌发了要做国产品牌轿车的念头。1999年12月,首台奇瑞风云轿车下线,奇瑞开始踏上自主造车征程。
从1996年到1999年,正当国内大量资本投向汽车业的时候,轿车生产许可证就像一道坚硬的壁垒将许多怀着汽车梦想的探索者挡在了门外。从2000年12月中华车下线,到2002年8月上市,中华车为了一张“准生证”足足等了1年零8个月。而奇瑞选择了和上汽合作,很快拿到了“准生证”。2001年全年,奇瑞“风云”轿车在国内市场销售突破2.8万台,此时中华轿车还未上市。当2003年,中华车销售25600台时,奇瑞在国内的销售已经达到17万台。吉利在2001年获得“准生证”后,迅速开始了2005年30万台的“骏马” 工程及2010年的100万台的“猎豹”工程。华晨被同行甩下。
对华晨冲击较大的还有两件事:一件是2002年6月,仰融出走美国;一件是2003年夏天,从上海到无锡的高速公路上一天最多曾趴过10多辆中华车。如果说,前一件事是影响华晨未来发展的话,那么后一件事则是直接影响华晨的现实生存。突然发生的“质量风波”,未能及时的处理,华晨销售遭到致命打击。一路下滑,一直滑到2005年底。当年累计亏损达8亿元。
就在此当口,2001年,中国入世,2003年合资汽车企业猛增到52家,世界“6+3”(6大巨头:福特、通用、丰田、日产、大众、奔驰;3大公司:本田、宝马、标志雪铁龙)的汽车巨头业已全部通过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合资品牌的挤压加速了自主品牌的研发,奇瑞、吉利均投入巨资进行新产品开发。截至2003年,奇瑞已有QQ、旗云、风云、东方之子等数款新车型上市;吉利除了生产低端车之外,开始在上海用华普品牌生产中端车型??
而此时的华晨才刚刚踏上研发的征程,直到2006年3月18日,在华晨第四任掌门人祁玉民到来的两个月后,华晨第二款车型骏捷上市。此时合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量达到了80%以上。注定骏捷只能低价入市。
据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提供的数据,2008年,华晨汽车销量达到285119台,其中包括海狮面包车销售73183台,中华轿车销量9.2万台,绵阳SUV、微卡9000台、华晨宝马35068台、金杯轻卡76035台等。今年上半年,在全国面包车市场下滑10%的情况下,金杯海狮面包却增长了20%。尽管金杯海狮面包车销量占到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盈利水平很低。连续的亏损,让金杯汽车气喘吁吁。由于17年来,金杯海狮面包车没有新产品问世,金杯海狮已经深切感受到来自依维可、全顺等大型面包车的竞争压力。
祁玉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感叹道,海狮的失误是研发未能跟上。正因如此,华晨为了奋起直追,开始踏上大海狮的研发之路。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