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萍
唐山惠达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28年历史的陶瓷卫浴企业,目前生产规模与产能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惠达也产生了很大冲击:订单锐减,部分生产线停工。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企业就渡过了难关,但惠达人清醒地认识到,原有的发展模式已不可能持续,必须坚决快速地推进企业转型。近日,本报专访了惠达集团总经理王彦庆,与他一同探讨了外向型企业的转型之道。
外贸形势严峻
惠达创立于1982年,长期以来由于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扩大生产规模与提升产品品质上。从2000年开始,伴随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惠达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国际市场上。此后,每年出口额都以很大幅度快速增长。其中,有惠达自己的品牌,但更多的是来自国外的贴牌生产,也就是OEM的模式。
“对惠达来说,从事出口和OEM生产的这10年,也是我们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制作工艺、质量管理及企业管理经验的10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研发与管理都有明显提升,缩短了我们和国际企业的距离。”王彦庆介绍说。
但是,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市场环境从几年前就开始恶化,金融危机只不过加快了其恶化进度。“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外向型企业来说,转型势在必然。”王彦庆表示。
内外销并重
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转型的核心是回归国内市场,也就是把重点从外销转为内销。以建材行业为例,尽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来自国外的订单和需求还会有所增加,但从大趋势而言,最大的机会和市场还是在国内。
王彦庆介绍说,惠达从2009年开始实行向国内市场倾斜的策略,取得明显成效。在总销售额中,内销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35.4%提升到2010年的54.4%,增幅接近20%。“从外销向内销转型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王彦庆表示,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把国际市场的基础打牢。
从“制造”走向“智造”
外向型企业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赚取的主要是代工利润,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要改变这种局面,实现成功转型,关键就是要升级,也就是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升级或延伸。
惠达这两年通过产品研发升级、品牌升级和产业链升级大幅提高了其业内地位,成功晋级国际品牌行列。
而在销售过程中,惠达和很多外向型企业一样,由原来的传统营销模式纷纷转向寻求电子商务模式。惠达从2010年开始,全面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王彦庆说,外向型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限于生产制造环节,企业的核心部门是生产部门,“研发”和“营销”都由海外客户企业控制。而要转型国内市场,仅仅靠制造能力与技术是无法取胜的,关键是要补上营销这个环节。
王彦庆还重点强调了外向型企业的组织架构一定要合理高效。他说:“在金融危机后,惠达根据战略转型的需求以及企业国际化、多元化战略的需要,进行管理创新,调整和改革企业现有的组织架构,全方位实行新的人才战略,并聘请了国外专家参与企业管理。”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