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品牌网-peoplepinpai.com
滚动新闻:     · 赋能高校青年,共筑乡村儿童健康成长路 2024公益未来·露露乐蒙青少年赋能计划总结会在京举行     · 国际爱心包裹项目五周年成果总结分享会成功举办     · 上海中巽科技发布自适应激光复合焊机器人流水线     · 上海中巽科技全球首发:自适应激光复合焊机器人流水线
  1. 首页
  2. 财富周刊
  3. 内容

中国银行全力打造“全球最佳贸易金融银行”

 日期:2010-04-15 人气:1102 责任编辑:品牌小编 来源:商务金融网 www.peoplepinpai.com

  机遇与挑战之间的距离,只是咫尺。转瞬之间,已经走过冬天。
中资银行和中国企业结成联盟,助推企业海外发展。与企业开疆扩土同时进行的,是银行金融服务的海外延伸。

银企双赢
助推企业“走出去”

  记者: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作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四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前,我国就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既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分工、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企业通过承包海外工程、并购海外资源型企业、大型机电设备出口等方式,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完成了近300起跨境并购,刷新了年度跨境并购数量的历史记录。在此过程中,金融服务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推动作用愈发明显,企业的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的特点。
  针对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中国银行加强了“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客户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实现对“走出去”企业“一站式”和全流程的金融服务;二是创新海外发展机制,优化全球网络布局和分工,扩大“走出去”业务服务区域;三是创新产品机制,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全面金融服务转变,满足“走出去”企业复杂多样的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支持“走出去”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中国银行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1.43万亿美元,居全球银行业第1位,为全国一半以上的进出口贸易类企业和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型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在中海油服收购挪威Awilco、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 Minerals等重大海外收购兼并项目中担任重要的综合金融服务商。总体来看,中国银行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也有效带动了自身业务发展,实现了银企双赢。
  记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大型企业尤其是资源类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显著增加,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中国银行对此有何新的思考和战略举措?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四清: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推进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资本、产品、技术、服务和人员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更多的国内企业希望通过收购国外企业整合双方资源,拓展海外市场,我国企业海外收购兼并步伐明显加快。
在企业“走出去”速度、数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内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国内企业“走出去”早期基本都是商品输出和劳务输出。随着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更看重自主知识产权和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有很多形态,不仅指在海外开设工厂,也包括进行海外兼并收购,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将生产过程国际化,并最终利用当地资本实现在当地上市融资和本土化经营等等。
  产业资本“走出去”,必然要和金融资本发生更多的联系,产生更紧密的结合,二者需要相伴“走出去”。这不仅表现在海外收购兼并时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还表现在资本输出进入更高阶段时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全程的财务顾问与全套金融服务。
  针对这些新变化、新特征,中国银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首先,我们把“走出去”企业作为一类特定客户进行整体研究,针对“走出去”客户的业务特点和需求,专门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其次,我们着力开发“走出去”企业所需的高端和个性化金融产品,比如财务顾问、现金管理、风险评估等业务。第三,我们不断完善“走出去”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全球客户经理制”、“全球统一授信”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性。第四,我们加快延伸海外机构,充分利用自有网点和代理行资源,扩大海外业务全球覆盖范围。

发展特色金融产品
建设风险防范体系

  记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您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有什么建议?中国银行在此建设过程中会担当何种角色?
陈四清: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从自身方面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相关制度性约束依然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间不长,经验相对欠缺,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人力资源和市场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撑能力也不足。从外部环境看,存在着国家风险、金融风险、管理风险和商业竞争风险等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因此,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对“走出去”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走出去”企业探索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过程中,金融机构尤其是像中国银行这样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银行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当地环境相对熟悉,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咨询调查。我们推出的各种创新金融产品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此外,大型工程承包、机电商品出口项目的金额大、期限长,需要多家银行协作配合提供融资支持。中国银行凭借在国际银团贷款市场上的专业经验与号召力,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同业参与,为企业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记者: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求将会更旺盛,贸易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面对新形势,中国银行在发展贸易金融方面会有哪些创新?
  陈四清:中国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目标是不断巩固并提升市场优势地位,全力打造“全球最佳贸易金融服务银行”。
围绕这一战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实现贸易金融前、中、后台的分离,充实前台、加强中台、集中后台,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运营服务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贸易金融业务研究与规划,扩大贸易金融内涵,将贸易金融服务领域扩大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生产链条,将贸易金融服务融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务手段。
  我们将立足本土,服务中国优质贸易企业及其海外交易伙伴,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各类产品尤其是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创新。我们会选择汽车、钢铁等代表性产业集群形成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方案,并力争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大宗商品融资等符合贸易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在全球有1500多家代理行,将通过“China Desk”的创新业务合作模式,把“走出去”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到中资银行尚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全球覆盖。

把握复苏机遇
借力广交会

  记者: 作为一直伴随广交会发展的银行,中国银行针对第107届广交会都有哪些规划和安排?
陈四清:中国银行连续多年作为唯一进入广交会展会会场的金融机构,一直在为参加展会的企业提供贸易金融现场咨询服务,并根据进出口企业的自身特性以及企业所在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产品组合方案。
本届广交会是在我国进出口贸易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恢复性增长的形势下举办的,将为国内企业走出危机阴霾、重获增长活力、打开国际和国内市场提供良好契机。作为金融业的代表,中国银行将紧紧抓住市场机遇,深化与进出口企业的全面合作,提供一流的贸易金融服务。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00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