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应向传统挑战
??访山东省夏津县县委书记杨同军□ 本报记者 魏勇
国庆期间,在山东省夏津县与一位老中医聊天,老人的一番话让记者印象深刻:“现在我们这里环境比以前好了,老百姓的物质条件比以前也强了,这都得益于这届新来的书记领导得好,好多以前不敢想的事都成了事实。”究竟是怎样一位基层领导,会得到百姓的如此口碑?记者约访了夏津县县委书记杨同军。
记者:很多人对夏津县还不甚了解,你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个蓬勃发展中的鲁西小城吗?
杨同军:夏津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平原,处于鲁冀两省交界处,隶属德州市。现辖10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07个行政村,总面积872平方公里,耕地83万亩,人口50万。夏津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常年植棉65万亩,总产120万担,稳居全国棉花生产县十强,素有“银夏津”之美誉。
本届夏津县委、县政府把“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夏津”的战略目标,突出“工业做大做强,城市做靓做美,民生做实做细”的工作重点,确立了“一县三城五夏津”的发展思路:苦战5年,跨入全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初步将县城建成“纺织城、商贸城、森林城”,全力推进“银色夏津、富裕夏津、和谐夏津、生态夏津、文明夏津”五大建设,富民强县、进位崛起,争当德州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后起之秀”。
我们通过内抓提质扩张,外抓引资招商,现已培植出华芳、泉林、津华、恒华四大企业,发达、永乐等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棉纺织、植物油、面粉、工艺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机械制造、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工业格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夏津县先后获得了“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纺织产品质量放心县”、“中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面粉大县”、“中国植物油示范县”、“中国工艺品之乡”、“中国绿色名县”等多项国家级殊荣。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努力发展夏津的动力。
记者:我发现你们县委的办公楼有点破旧,没有打算改善办公环境吗?
杨同军:想法是有过的,但是后来经过仔细斟酌,感觉就没有换的必要了。其实,曾经新办公楼的地址已经选好了,但考虑到让老板姓得实惠要比政府的面子工程更加重要,最后我们又决定还地于民,改建成了供百姓休闲娱乐的公园。
记者:那么,当我们的软硬件都得到了改善后,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
杨同军:夏津县一直致力于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特殊扶持,促使其成长为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为培育品牌,我县财政拨出专款,重奖对创品牌做出重要贡献者,凡是获得“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的企业,在资金、政策等要素配置方面优先照顾。
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有不小的收获:华芳夏津工业园项目总投资22亿元,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北京飞天印染夏津有限公司总资产11亿元;夏津奥德新能源有限公司150MW光伏发电等项目给我们带来了科技的力量。
现在,我想重点谈谈夏津经济开发区。夏津经济开发区位居夏津县城北部,2006年4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6.8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6800亩,规划有纺织工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外商投资工业园、高新技术工业园4个园区;现入区企业136家,构筑了棉纺、食品、机电、造纸、科研、工艺品六大工业体系。
为了积极招商引资,我们出台了优惠政策,对落户开发区的项目用地达到“九通”,即路、电、暖、供水、排水、燃气、卫星电视、宽带、通讯畅通,并由开发区负责送到厂区门口,协调有关部门办理一切手续。
记者:有人说,你是个不按常规出牌的人,你做了好几届领导想干都没干成的事。这是怎样实现的呢?
杨同军:我知道你说的是哪几个事情。就拿“碧水绕城”来说吧,总投资4亿元实施的“碧水绕城”工程,彻底清除了22公里围城河道内淤积了20多年的陈年垃圾和淤泥,河底衬砌,河坡植草、栽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行地下管网排放,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如今环城河道内碧水荡漾,既提高了水质,又改善了空气质量。但是在我们刚提出这个规划建议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办不成。我们把这件事办成后,主要就是解放干部思想、开阔干部思路,凡事只要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只要用心去干,没有办不成的,只要我们努力,任何想办好的事都能办好。如果按常规出牌,落后的就永远落后,这当然是我们和百姓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