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萍
日前,央行公布了4月信贷数据。4月新增贷款5918亿元,较上月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和今年1季度的平均数据相比也大大降低,这表明了银行放贷开始回归理性。但是即便如此,4月的信贷数量还是超越了往年同期,且今年前4个月的信贷总和已经达到了5.17万亿元,超过了2009年全年5万亿元的信贷预期发放数量。
据悉,在这些“天量”信贷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贷结构分化和信贷行业集中的趋势,这无疑加剧了业内对于信贷风险的担忧。现在,商业银行普遍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经济低迷时期能够在确保信贷投放的同时保障信贷的风险可控。
“行业金融业务模式是银行提高信贷质量、降低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第四次行业金融论坛组委会主任、银行联合信息网总经理符文忠向记者介绍说,以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心都集中于单个企业,而行业金融模式则是提倡将着眼点放在行业上。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对行业变化的及时掌握,才能够最大程度保障银行在经济动荡时期更好地掌控信贷风险。
符文忠向记者透露,由银行联合信息网主办的“第四次行业金融论坛暨十大振兴产业银企合作系列专题研讨会”将于本月在石家庄举行。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帮助商业银行在十大产业振兴这个历史性的时期下更好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以行业金融理念推动银行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的调整和振兴。
银联信方面认为,“天量”信贷其实是银行同质化导致“羊群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所谓“羊群行为”是指一种有意识地模仿别人决策的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经济生活中。“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别人的决策是可观察的,否则无法模仿;第二,各个决策有先后次序,而不是同时作出决策。金融市场中也存在“羊群行为”,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模仿现象,导致其在某段时间内作出相同的投资决策。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各个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这也让商业银行信贷承受了极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明显的集体性多贷或者集体性拒贷的“羊群行为”。
今年以来,一方面出于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一方面由于息差收窄和信贷规模松绑的情况出现,银行被迫“以量补价”维持盈利增长的要求,导致了商业银行信贷数量的大幅猛增,以至于今年前4个月出现了信贷“天量”增长,一举突破5万亿的局面。
银联信数据显示,在1季度国有大型银行的新增贷款中,基建类贷款的占比呈整体上升状态,前3个月分别为28%、26%和33%。而其它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也多数选择能源、制造、贸易流通以及交通等领域,呈现出典型的群体性多贷的“羊群行为”。
符文忠指出,“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缺乏行业思维的表现。信贷周期理论认为,在经济出现上下波动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信贷市场会出现‘羊群行为’,进而造成信贷的扩张或紧缩。我国商业银行往往无法对行业走向进行有效判断,对行业风险也无法深入了解,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认识性偏差’。因此,行业金融业务模式的实施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实践表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所针对的对象是个体还是行业,其中有着很大的不同。长久以来,国内银行业都习惯于把信贷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单个客户,这就导致了其对宏观的行业风险缺乏深入的了解,也阻碍了银行对行业风险的判断和预测,进而导致了风险不可控因素的增多。
正因为此,近年来银联信也一直积极倡导并致力于促进商业银行实施“行业金融”,以解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深入融合行业金融理念,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加强行业思维,并且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行业信贷风险管理思路的当务之急。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