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品牌网-peoplepinpai.com
滚动新闻:     · 上海中巽科技发布自适应激光复合焊机器人流水线     · 上海中巽科技全球首发:自适应激光复合焊机器人流水线     · “健康饮食、快乐学习——泰莱中国儿童健康改善计划”走进贵州石阡     · 《2023-2024中国演艺明星公益观察报告》 在厦门金鸡电影节上发布
  1. 首页
  2. 财富周刊
  3. 内容

陕川渝兴则西部兴

 日期:2009-05-05 人气:807 责任编辑:品牌小编 来源:商务金融网 www.peoplepinpai.com

■  萧斌臣  向继贵

徐彦平已经跨过了他人生的第51个门槛。
在总结自己51年的生命历程时,这个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的诗人、而今在古都西安声名遐迩的地产大鳄诙谐地自我调侃道:“因为爱打仗而去当兵,因为当不好兵而去写诗,因为写不好诗而去做编辑,因为做不好编辑而去从商,惟恐做不好生意,只好再回来习诗。乘兴而来,兴致而归。”
熟悉徐彦平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胸中时常涌动着诗人激情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把握自己生命轨迹的人。在过去的51年中,徐彦平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角色转换。而每一次嬗变,都精彩纷呈,每一段人生,都可圈可点。在商海,他的名校背景、诗人情怀,使他成为儒商中的佼佼者;在文人圈里,他是众多下海文人敬仰的转型成功者……
年初在北京媒体朋友的一次聚会上,笔者第一次见到徐彦平。在这个满载而归的淘金者脸上,看不到丝毫的踌躇满志和春风得意。在整个聚会过程中,徐彦平表现得非常健谈。但是,他不说他的公司,不说他的商会,也不说他“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而是说他在陕西省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提案??建议建立一个跨越秦岭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他说,这个提案他酝酿了好几年,他和他旗下的陕西工商联川渝商会的同仁们也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了好几年。
望着徐彦平那张洋溢着激情的脸,笔者分明感到,这个已知天命的男人,虽然一生都处在人生角色的转变中,但有一点却从来也没有变,那就是他的诗人情怀??现在,他又在写诗,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在巴山蜀水、三秦大地之间,写一首更恢大的诗。

构思“陕川渝”经济圈
不让陕西成“过路者”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心目中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定位。
徐彦平: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的陕西、重庆、四川三省(市)实施经济联动,充分发挥三省(市)已有的经济、资源、教育、科技、交通和地缘优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部优先建设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资源互补、合作多赢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在进一步推动三省(市)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辐射和拉动西部其它地区的经济,促进整个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记者:越过秦岭这个天然屏障,把历来分别隶属于西北的陕西和隶属于西南的川渝连起来,架构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圈,这无疑是一个大胆并富有创意的构想,请问您是基于哪些考虑提出这个构想的?
徐彦平:作为一名陕西省政协委员和一个效力陕西多年的川商代表,首先是出自于对陕西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的担忧。
陕西历来是中国西部大省,在能源、科技、教育、旅游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经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是,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陕西的经济总量仍然偏低。
宏观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明教授研究发现,在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要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他认为,在未来的13亿或14亿人口中,西部的关(中)、汉(中)两地和四川盆地这两块适合人居的土地,要消化西部3亿人口以上才能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这个研究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价值。这也就是说,在国家城市化进程中,陕西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非常重要的大省。这就预示着,未来的西部必将有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兴起,同时也将有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屹立于中国经济之林。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发展的背景下,西部的几个省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经国家批准,重庆和四川联手正在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云南和广西在东盟经济圈框架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这场机遇战格局中,本来与川、渝一样具有“承中启西”区位优势的陕西,却没有抢占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世界一夕百年,机会稍纵即逝。陕西必须明确发展定位,抢抓机遇,才能使自身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记者:发展陕西经济为什么一定要联手四川与重庆?
徐彦平:我们认为,与泛“成渝经济圈”组合成新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是加快陕西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
从地理位置上看,陕西是中原、西南、西北地区的连接点。这种特定的位置,是陕西的优势,但把控不好,陕西经济也会变成一种“过路经济”。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陕西及重点辐射的西北地区人口总数较少、人均收入低,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区域经济。陕西的化工、能源只能“东输”或“北送”,陕西科技、教育、制造业、旅游业方面的优势也不能产生最大的效能,陕西经济呼唤着符合陕西经济规模的更大更贴近的市场。陕西的发展迫切需要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寻找能够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双赢、多赢的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在新形势下,陕西也迫切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与支持。
记者:国家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您认为建立“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种什么关系?
徐彦平: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推动其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更需要在内部培育出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核心经济圈。这样的一个核心经济圈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二是有较大的经济总量;三是具备一体化思维的聚合力;四是要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强大的辐射能力。正好,如果陕川渝三省(市)强强联合起来,就可以担当此重任。所以我们认为,“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建立,对于国家倡导的促进内需、调整结构,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强有力地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快速推进。

川、渝加陕西,如虎添翼
陕川渝兴则西部兴

记者:您认为在现有基础上倡导建立“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可行性有多大?
徐彦平:应该说可行性很大。这是因为陕川渝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如果三省(市)联手发展,从数学上讲,不只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它不仅把西安、成都、重庆这三个特大型城市像珍珠项链一样连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还能够带动陕南、川北和渝东北等落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有效发展。
陕西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也是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的制造业相对发达、高校云集、科技实力雄厚,但人口只有3000多万,周边辐射的区域人口稀少、贫穷,市场缺乏有效需求。重庆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并且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西部的金融中心。重庆相对密集的人口,注定了它是一个消费市场,但制约重庆发展的瓶颈则是它的资源相对缺乏。四川是西部的人口大省,川、渝分治后,人口还有8600多万人。四川农业发达,城市众多,有“天府之国”之称,既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资金、人才、劳动力都需要外流的省份。有川渝的网民这样呼吁:“成、渝两地没有资源互补,应该修一条城际铁路到西安才能互通有无。”
2007年,国家批准在四川和重庆建设“成渝试验区”,其动机是要“拉动内需”。如果在这个格局中再加上陕西,则可谓如虎添翼,运作得当,真正能够达到优势互补、互动多赢的目的。
记者:多少年以来,秦岭一直是横亘在巴山蜀水与三秦大地之间的天然屏障,陕西与川渝牵手,如何超越这个障碍?
徐彦平:陕西与川渝是地图上的紧邻,但因为大山阻隔,交通迂回曲折,自古以来往来不便。近年来,由于交通等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城市之间的空中飞行时间都不超过一小时。与此同时,已经或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速铁路都正在使陕川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近邻。陕川渝三雄合作,打造“3小时经济圈”和“西部核心城市黄金大三角”,联手书写辉煌的西部时代的时机已经到来。这种强强合作,不仅是陕、川、渝三省(市)的机遇,也是整个西部的机遇。以关(中)汉(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陕川渝正是广袤的西部最适合人类居住,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城市化时代的核心地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陕川渝兴,则西部兴。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正是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千百年来秦地与巴蜀“不相往来”的困局,使得陕西与川渝联手发展、共谋大局成为可期待的现实。
秦巴文化背景的陕西与巴蜀文化背景的川渝同源同根,三地在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之处。据专家考证,陕西属下的汉中、商洛等地区也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而重庆与四川属于巴蜀文化的中心。这种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也是连接陕川渝三地共谋发展的“黏合剂”。
我们注意到,国家已经批准了建设成渝经济圈,其意义在于辐射西南。如果对成渝经济圈的优惠政策能够惠及陕西,不仅可以促进成渝经济圈的良性发展,对于加速陕西经济的发展,培养一个强大的陕西,并进而辐射和带动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贫困省区经济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百万川军”下陕西
“四个先行”谋大局

记者:建立“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是一件崭新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您认为最紧要的工作是什么?
徐彦平:最紧要的工作是要转变传统观念。
必须转变地理和行政意义上的大西北、大西南的观念。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历史上形成的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划分,是大山阻隔、交通迂回造成的壁垒。现在这个自然的壁垒既然已经打破,我们观念上的壁垒更应该打破。我们应该让最有可能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多赢的三个西部强省(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拉动内需的需求,率先联手发展,形成真正具有竞争活力的西部(核心)经济圈。
必须转变传统意义上 “龙头”、“龙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在新建立的经济圈中,不能比大小、争中心,而应强调合作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扶持、相互拉动,进而达到双赢、三赢和多赢的目的。
必须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辐射”概念。明确陕川渝三强联合,不是放弃对其它弱势省区的辐射和带动,而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在壮大自身的同时,更有力地强化对西部(含西南与西北)其它贫困省区的扶植和带动,这是符合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的。  
记者:一个新经济圈的诞生,从概念的提出到考察论证,从方案出台到政策实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我们听说,您在陕西省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四个先行”的构想,请问是哪四个先行?
徐彦平:一是舆论先行。即通过组织中央及地方媒体,对陕川渝三地进行考察、采访,组织专家学者对陕川渝三地的规划进行调研论证。适时举办“陕川渝(核心)经济圈”发展论坛和专家论证会等方式,为“新经济圈”诞生造势,逐步在三省(市)领导人、实业家和民众中形成共识。
二是商会先行。陕西发展的现实问题是,不能坐等。坐等的结果只能是坐失良机。作为一个效力陕西建设多年的川(渝)商代表和陕西工商联川渝商会会长,我很欣喜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陕川渝三省(市)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实际上早已是春潮涌动。这几年在陕西投资和经商的川渝商人人数已经接近10万人,还有近100万人在陕西打工,有所谓“百万川军,十万川商”的提法。其中,60%的川(渝)商集中在陕西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20%分布在餐饮业,10%在建材装饰行业,其余19%分散在其它行业。可以说,川军、川商对陕西的贡献已经渗透到陕西尤其是西安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也听在四川的陕西商会的同仁介绍,近年来,在四川投资兴业的陕西企业家和商人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这些人就是“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先行者和拥护者。由这些人为核心发起成立的三省(市)异地商会可以成为推动三省(市)合作的重要媒介。
三是政协先行。政协的职能就是参政议政,作为省政协委员,我认为陕西省政协应该率先为“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诞生奔走呼号。除了向陕西省决策层谏言献策外,我们还建议省政协通过全国政协,向中央高层呼吁,把陕西列入“泛成渝经济圈”,组成新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
四是合作先行。继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2008年4月与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签订“经济合作”协议之后,我们还建议陕西、四川两省的领导尽快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形成三省(市)政府领导率先联手合作发展的共识。本着“政府引导、商会先行、市场运作的原则”,在陕西率先发起第一届“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论坛”。在相互开放市场的前提下,对涉及三省(市)合作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对接和信息共享。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提高合作水平。在合作中促进“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最终形成,并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批准,加大对“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投资,在财税、土地规划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使陕西与川渝联手发展、共谋大局成为可期待的现实。
记者:您的这个宏大构想也让我们倍受鼓舞。在我们看来,这也是您的一首诗,是写在巴山蜀水和三秦大地上的最恢宏的史诗。
徐彦平:这首诗我只是出了个题目,它需要千千万万的人用激情、用智慧来共同书写。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祝您梦想成真,也祝愿中国的西部迅速腾飞。
徐彦平:谢谢!
(转载)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00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