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监会不断发布信贷紧缩政策;另一方面,在银监会金融创新部下设的理财产品部一个仅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6名工作人员在前4个月审批新发了4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两个监管行为巧妙和谐地集中在一个大楼里完成。
监管趋严,信贷紧缩,经营成本上升都在吞噬着利润,银行正在尽一切可能获取利润以自救。
银行在表外资产大做文章,并直接导致了2011年前4个月新发了4万亿元理财产品--仿佛是2009年高额放贷周期的重现。
看上去很美,但不可持续。
最严监管的后果
本刊记者获得的四大国有银行同业交换数据显示,5月1日至28日,四大行一共投放贷款1450亿元,为2009年以来单月份四大行发放信贷的新低。4月份28个工作日四大行贷款数额为2606亿元。
贷款的不断下降是紧缩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存款大幅下降的自然延续。
据两位大型国有银行总行资产负债部人士透露,继4月份两家银行存款大幅下降后,5月延续下降趋势。
"除个人存款外,财政存款和公司存款都大幅下降,我们所料未及。"
根据中信证券(600030.SH)的一份研究报告,4月份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交通银行(601328.SH,3328.HK)均出现存款大幅净流出,而中小银行成为吸存主力军。
"现在央行、银监会都有一套月度管理方式,使我们在日常贷款发放中回旋的余地很小(卡得很严),导致很多分支行甚至连符合条件的按揭贷款都发不出去。" 一位国有银行总行中层员工坦言。
但客户对贷款的需求并未减少,银行出于业绩考核的需求,也要尽一切可能去获取利润。
在贷存比、资本金、杠杆率和货币收缩的综合作用下,银行表内资产的发挥余地已经较小,为维持企业流动性,理财产品登场。
表外模式不可持续
根据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数据,2011年前4个月,新发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2%,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规模的一半。
另据估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为7万亿元,2006年时才4000多亿元,而目前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也不过2.3万亿元。
银行发布的每一款理财产品都必须向银监会的金融创新部下设的理财产品部进行报批。在这个部门中,一共有6名工作人员。
各家银行如要发行新的理财产品必须达到银监会关于资本金、贷存比和拨备覆盖率等监管要求,否则将被禁止发放任何理财产品。
由于在规模、客户和经营资源上与四大国有银行存在明显差距,目前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只能通过发放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获取存款以维持其在75%左右徘徊的贷存比。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贷存比在65%左右,它们不可能达到75%的警戒线,而股份制银行贷存比在75%左右,为了避免因不能达到银监会的要求而停发产品,它们更需要存款,甚至是创造一切条件发放贷款。"一分析师指出。
日益激烈的竞争使潜在市场份额下降,银行之间只有被迫进行信贷投放规模的比拼,导致利润被动螺旋式下降,同时还包含着潜在信贷风险的上升。
"了解了银行目前所处的经营环境,我们对银行业理财产品的高额投放就不足为奇了。"另一位分析师表示。
表外资产大规模的存在,既保证了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也不触及监管底线,但蕴含的风险也在加大。
5月20日,银监会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杠杆率将不得低于4%的新规,勒住了银行发放理财产品的步伐。
银监会对杠杆率的新定义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基本都在4%以上。暂且不考虑再融资因素,中信证券以2010年年报各家银行数据中表内外资产总和计算出了银行杠杆率为5.6%-2.7%,16家银行的杠杆率都将下降0.02%左右。而这并未考虑各家银行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
由此看来,像今年前4个月那样无节制发放理财产品的好日子行将过去。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