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再过几天,香港就将迎来回归15周年庆典。这15年,香港经济几经风雨,但仍保持着巨大的发展活力;这15年,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日趋紧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迅速,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桥梁;这15年,两地居民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尤其香港和深圳两个城市已逐渐成为“一小时生活圈”……心手相牵,共襄伟业,即日起,本报推出“回归15载 香港谋划经济大棋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15周年纪念日。在“一国两制”指引之下,香港15年来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发展活力,经济总量获得巨大提升,香港与内地经济逐渐走向融合,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日益发展。但回归15年来,香港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两次危机的洗礼。展望未来,候任特首梁振英一再表示要“居安思危、稳中求变”。
15年发展成就非凡
自2003年起,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惠港”政策和措施。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中央有关部门与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及8个补充协议,推出了对原产地为香港的产品全面实行零关税、对香港开放47个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允许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等重要举措,这些举措给仍处于低迷状态的香港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有力抵御世界经济寒流:从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间,香港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表示,CEPA的实施,既促进两地的货物贸易,也增加两地服务业的合作,解决了贸易投资便利化;两地的资金、人才、科技更加流通,经济进一步融合,互惠互补。
2010年,广东省与香港特区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港澳单独成章,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去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宣布了中央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促进两地合作的“36条”政策措施,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经济因此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成果显著。
此外,香港和内地的经济也逐渐走向融合。目前,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2011年,两地实现贸易额2835.2亿美元,香港成为内地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1%,港资企业在内地吸纳了数千万劳动力就业。
香港经济发展的成绩全球有目共睹,并获得了外界的认可。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区域金融发展指数显示,香港的排名由之前的世界第四位首次跃居世界首位,超越美英,是首个获得这一评级的亚洲城市;今年5月3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以满分100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中国社科院5月21日发布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继续蝉联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首位;此外,截至今年,香港也已连续18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世界银行对183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中,香港排名第二。此外,香港信贷评级从1997年到目前已经连升三级至目前的3A评级,为评级中的最高级别。
人民币离岸市场日益壮大
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是回归15年来的重要篇章,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集散地、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和离岸人民币债券中心,在帮助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同时加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竞争力。
香港自2004年开始涉足离岸人民币业务,并逐步开放,开放步伐在近年来有加快趋势。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4年的1月至2007年6月份,主要发展是开始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200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2005年10月,央行又发布公告,扩大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范围。根据相关管理办法,香港银行可为居民开办人民币存款、汇兑、信用卡业务。准许香港居民开立人民币支票户口,并在广东消费。在香港地区购物、餐饮、住宿、交通、通信、医疗、教育等7个行业确定指定商户可以进行人民币业务。
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内地金融机构获准发行香港人民币债券,香港成为跨境贸易试点和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第三阶段从2006年6月份至今,内地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开始只有四个省市扩大范围到全国。
2011年,经香港清算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超过1.9万亿元,约占整体人民币贸易结算额的6成至7成。今年1月至4月,经香港金融机构处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748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国总额的96.4%。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为5524亿元人民币。随着香港人民币存款在近几年来以几何级数激增,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也蓬勃发展,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香港人民币债券累积发行总额已超过1800亿元,其中62%的债券是由海外注册公司发行,发债主体趋向多元化,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23只人民币债券在香港上市,今年在香港上市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数目和集资金额上均冠盖全球,集资额达人民币118亿元。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表示,只要香港坚持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加强与内地的经济金融合作,积极跟进落实CEPA协议以及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经济金融36项措施,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将得到更快发展。恒生银行高级经济师范婉儿表示,展望未来,香港将会成为离岸人民币流通最广、人民币产品最多元化的地区。
香港的忧与思
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当选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香港已被新加坡超越了。”
一连串让人忧心的数据显示香港经济正在放缓。从1997年到2011年,香港GDP从1763亿美元增长到2433亿美元,累积增长38%,同期新加坡GDP从993亿美元增长到2598亿美元,累计增长161.6%。在人均GDP方面,早在2004年,香港就被新加坡超越,2011年,新加坡更以人均GDP49271美元大幅领先于香港的34049美元。香港也已经被内地部分省市迎头赶上,1997年广东GDP约合938亿美元,远低于当时香港的1763亿美元。但是13年后的2010年,广东省GDP高达6717亿美元,接近同期香港的3倍;1997年上海GDP仅为415亿美元,2010年也已增长至2492亿美元,成为首个GDP超越香港的内地城市。
香港的未来在哪里?“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帮助再造一个香港。”香港金管局高级顾问穆怀朋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将会使香港得到很大的发展。”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未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人民币业务上可以有长足的发展,此外,香港作为内地和全球市场的一个桥梁,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关焯照表示,香港传统的四大经济支柱金融、物流、旅游、商贸产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60%,但已面临着来自内地城市的竞争,市场扩容空间有限。而六大优势产业(分别是教育、医疗、检测和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产业)却可成为“潜力股”,可与四大支柱产业相辅相成。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及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朱海斌表示,香港回归15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香港与内地经济的互补和合作。
朱海斌认为,如果说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是过去十年香港金融市场发展最重要的事件,那么未来10年到15年,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有三大推动力:一是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推广,2011年中国大约10%的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这一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人民币投资功能的加强,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及其它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服务;三是通过双边互换协议或其它安排提升人民币未来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包括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香港在前两个领域都是领先者,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朱海斌指出,香港经济的发展也存在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以及对金融业和房地产这些支柱产业的过度依赖,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香港的未来除了强化金融中心的地位之外,应该建立和提升其它领域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如信息科技、国际教育、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徐欢)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