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一见到房价稍有下跌就惊慌失措,再度搬用行政手段救市,甚至对开发商降价促销也要过问、定规、设障,不仅有违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初衷,而且与简政放权的要求也背道而驰。
各地方已经开始采取手段阻止房价下跌。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状况,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长期坚挺的房价也出现了松动。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政府开始推出名目繁多的“救市”措施,有的悄然取消了原来的限购政策,有的则动用行政手段对居民购房进行税收减免或房贷担保。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杭州市物价局和房管局于日前出台一项规定,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
在媒体将这项规定称为“限降令”后,杭州市相关部门表示了否定意见。尽管两部门表示这是为了规范开发商对商品房销售价格的申报备案行为,但这一规定特别强调,“如果降价幅度超过15%,就属于随意调整价格,需重新向物价部门申报备案”,这还是向市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房价快速下跌,开始用行政手段来遏制这种势头。事实上,最近传出的消息表明,杭州的房价下跌已经领先于全国同类城市,而在此项规定出台以前,杭州不少降价楼盘的开发商已被房管部门约谈。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持续几年的调控终于见到了效果,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是应该肯定的。本轮房地产调控被称为“史上最猛”,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按照中央部署出台了版本各异的调控政策,但至少在今年以前,房价却一直在上涨。现在市场刚刚开始松动,调控刚刚见效,而房价从绝对值来说仍然太高,但何以地方政府已经坐不住了,再度跳到市场前沿,为高房价“保驾护航”?
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在于地方政府仍然未能摆脱对房地产市场的高度依赖。我国房地产市场建立以后,地方政府迅速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壮大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引擎,利用行政手段加以积极拉抬,在推动房价猛烈上涨的同时,地方政府也收获了巨大的利益,而其代价则是市场成了投资投机者的乐园,房地产的居住功能严重边缘化。楼市调控就是希望通过对投资投机力量的遏制来让居住型需求和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的主角。但是,这次调控虽然力度很大,却未能触动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利益纠葛,因此它们才会对房价的下跌表现得如此敏感。
从去年开始,中央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要求政府停止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让市场按照自身的规律来决定价格。前几年以限购为主的调控政策有浓厚的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色彩,在目前房价松动的背景下适时调整,特别是在一些商品房空置严重的城市逐步退出限购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调整,不应当是回到以往地方政府将房地产市场当作拉动地方经济和壮大地方财政的引擎的老路上去。否则,不仅来之不易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会化为乌有,更为严峻的是,地方政府将越来越深地陷于干预经济的窠臼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将增加新的阻力。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结果是造成市场与普通民众的购买力脱节,投资投机泛滥,市场高度扭曲。因此,当今天市场调控初见成效的时候,地方政府必须对房价的下行抱有足够的忍耐力,决不能再为高房价“保驾护航”。具体来说,如果开发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愿意大幅度地降价促销,那只是它们的一种市场化选择,作为政府部门更应该乐见其成。
针对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释放出的各种动作,住建部已经明确,不希望地方政府向市场释放出“救市”信号,这是一种正确的政策引导。房价在近期出现的松动来之不易,这虽然使地方政府的日子不好过,但地方政府不妨将这种压力化为改革的动力,抓紧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如果一见到房价稍有下跌就惊慌失措,再度搬用行政手段救市,甚至对开发商降价促销也要过问、定规、设障,不仅有违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初衷,而且与简政放权的要求也背道而驰。(作者系海外网专栏作者)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