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导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的经济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全球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而且这种竞争某种意义上更反映在国与国之间。按照常理讲,企业相互之间应该是竞争关系,政府应该是为经济合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的,但是今天的现象恰恰相反,企业在努力谋求一种合作,认为全球化是有利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却在加剧,部分国家甚至认为全球化是导致被动的动因。这种错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国历来主张互利共赢,包容性增长,我们实际上也是在努力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但是这个世界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今天的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很不平衡,欧美经济遇到了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严峻考验。要想渡过难关、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合作,逐步摆脱困境,推动经济全面发展。对此,理论上讲大家是认同的,而实际上则不然。恰恰是在危机的过程当中,在采取措施拯救经济的过程当中,部分国家夹杂了自己的很多私念。从经济的角度讲,经济全球化可以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这些国家利益的角度讲,他们在算计得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夹杂着大国竞争的一些意识的话,有可能导致很多出台的政策都会偏离正确的科学方法。
经济利益是当前大国竞争首要考虑问题
经济安全长期以来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大国博弈明显上升,而其中更多的竞争则体现在经济领域,其背后实质是经济安全的隐忧。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把经济安全、经济利益当作核心利益来对待,甚至不惜甘冒战争的风险来应对。
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在解决本身经济问题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而目前欧债危机迫在眉睫,德、法从欧共体的角度肯定要救,不救的话可能导致整个欧元区会产生剧烈的振荡或者是崩溃,但是如果救却很可能把欧盟拖进一个陷阱,使它的经济更加困难,大家一起遭殃。所以他们表态很积极,行动却很迟缓,其实就是在等国际社会的援助,想把更多国家拉入水,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关注欧盟的美国和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一起拉进来,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世界经济竞争形势的变化,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加强保护我们国家的经济利益。当国家的经济利益受到冲击或损害时,如何大胆提出我们的主张和反驳意见,哪些重要的经济利益应作为核心利益来处理?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安全取决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反之,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反过来又决定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安全从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它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策略、发展策略定位是否准确,追求和保护的目标是否明确。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我们有必要考虑如何加强保护我们的经济利益,而且这也是当前大国竞争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贸易和产业安全
总体上看,我们国家整体安全实力在上升,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经济安全性是稳步上升的。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现在很多经济竞争是一种博弈,矛盾很尖锐,争吵不断,但实际上各自都希望斗而不破,而这种博弈的基础显然是由实力决定的,这包括我们的产业、贸易的实力。从竞争力指标评价上看,中国最强指标是出口和外汇储备,其他的很多指标都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从中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竞争力分析,我国的贸易和产业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我国现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或者中后期阶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是我们的强项是在中低端,在部分中高端领域随着国家科研攻关的投入,突破得很快。在工业制造业领域,虽然我们今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是很多基础工业和关键的零配件方面我们还是比较弱的,对国外进口配件的依赖性暂时还难以摆脱。目前的现状是外资企业基本占据了产业链中高端,国有企业、大企业主要占据着机电设备和大型设备制造行业,民营企业基本占据了轻纺和日用品的生产领域。这一产业布局现状也是改革开放逐步形成的一种结果,它对推动中国的工业化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如果从经济安全角度分析还是存在一定隐患,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没在我们手里,技术的创新能力较弱,这是十分被动的。另外,尽管我国的贸易规模很大,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其中的价值创造部分还是比较低的。我国制造业环节本身的价值创造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附加值较低,而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销售又不在我们手里,今天中国制造业的状况有点类似拉美经济学家讲的“制造业陷阱”特征。如果是一个小国,这种结构是可以容忍的,但如果作为一个大国,则是无法容忍的。所以中国产业怎么升级,怎么向两头延伸,已列入“十二五”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经济安全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办好自己的事是当务之急
从发展的角度讲,我们首要的任务还是坚持对外开放,而且要不断提高开放的水平,拓展开放的领域,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开放环境。中国的问题是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当我们有了一定实力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经济利益,更有效地反映我们的诉求,这也是如何改变我国国际地位之核心。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办好自己的事是当务之急。
第一,要坚持贯彻“十二五”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动作要快,而且要实。一旦在落实方面拖延时间,那么我们会耽误掉几年的战略机遇期,因为时不我待。今天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欧美已陷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且应对措施本身是有偏差的。但愿它清醒得晚一点,他们再拖几年不认真解决问题,我们的发展会更顺利一点。但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结构不调整,我们就永远处于弱势的竞争位置。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很多表现应该以大国的身份出现。
第二,要把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我们现在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无论如何还是要加快速度,因为这涉及到中国整个工业化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同时也可抓住国际市场不景气之机,扩大先进设备进口,给企业提供先进设备进口的便利或者是减税优惠,谁提前折旧设备给谁贴息贷款,我想会产生新一轮设备更新的高潮,其结果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夯实下一步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缓解我国贸易的一些不平衡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第三,要大力拓展海外的发展空间。各种方式的海外投资要齐头并进,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要对海外投资、收购和兼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海外的物流和营销网点至关重要,中国如能产生一批跨国公司,在海外有它的布点,那才是中国影响力的真正体现。国家应支持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谁有条件谁上,让它加快发展。跨国公司的概念是什么,40%的盈利来自于海外,我们今天的跨国公司,够得上这个水准的寥寥无几。如果我们能有这么一批跨国公司,并在海外的竞争形成增长的盈利点,包括在海外经营运输、仓储、批发、零售,或者是逐步扩大这方面的渗透,让它形成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就可以避免我们出口制成品的被动局面,也可以缓解我们贸易不平衡的状况,还可以构建海外的支撑体系,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一点,我认为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关键是国际化的人才问题。中国缺少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化人才,缺少国际交往中能够胜任的人才。能在国际场合形成强有力的话语权,不是看你发言的机会,而是看你发言的水平,能把你的理念讲透、讲得大家能信服,这才叫话语权。这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加快培养形成一批适合国际竞争环境且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型人才。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院长)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