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品牌网-peoplepinpai.com
滚动新闻:     · 展领头羊风采 寻真草原味道——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羊业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东乌草原美食文化北京行     · “匠星筑梦 非遗绽放”: 乡村工匠非遗进校园项目在红河县启动     · 关爱儿童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 2024年乡村儿童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 落实金融强国战略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2024年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内容

她选了人迹更少的那条路

 日期:2019-08-02 人气:655 责任编辑:品牌小编 来源:商务金融网 www.peoplepinpai.com

  建玲的散文集即将出版,我细细看了样稿,越读越欣喜,仿佛看到一条蜿蜒的文学小路,她那么曲折又那么执着地走过来。

  相识建玲时间很早,那是1989年的秋季,建玲来到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我当时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一看到这个山东老乡,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的笑容,朴实真诚,说的普通话里带着浓浓的鲁南口音。陌生的是她的眼神,热情中有几分深邃,现实的生活世界对她来说,似乎是一个需要保持距离加以思考的存在。作家的第一品质是感受丰富,而丰富者倘若没有冷静的心灵堤坝,必然缺乏创作的精神水位。我隐约感到,建玲的气质中不缺乏悲喜,她的人生不是随意外溢的任情,而是酿酒般的不断沉淀,时间是她的发酵剂,她会写出饱含深意的文字,将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入到别人不曾涉足的地方。

  眼前的这本《把自己活成风景》,果然证实了30年前的预感,她的笑容依旧,文学的枝蔓,却已经开花结果了。

  作家之于世俗社会,即在其中,又在其外,能和大家看到一样的山野田畴,但又能发现另外一些更本质更幽微的历史深层。《风雨孟良崮》,写的是1947年5月的国共大战,许多人都写过这场生死搏斗的惊心动魄,歌颂胜利者的大智大勇。然而建玲的笔下,却是步步叹息,感怀“那年时值麦收,这遍山野上,无数衣着不同的人,麦个子般层叠如垛,团不河流了大半个月的血水。”这使我想起一篇回忆录里的记载:指挥淮海战役的粟裕将军从来不愿讲述当年血战的情景,因为那都是生命如割草的冷峻时光。建玲写历史,其实是在梳理和重建自己的历史纵深,她努力在脚踏实地的行走中,摆脱政治化的单一宏大叙事,要以人的价值为中轴,夯实自己的创作基础。这对于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女作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何避免人云亦云?如何打造自己的叙事语言?没有这番重新思考,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改革开放新一代作家的思想背景来看,建玲对于大历史的人性化反思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的新打开,带动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更新。但建玲的可贵,是她并没有抽象地接受现代文化意识体系,更没有忘记乡土传统的深厚逻辑。她的写作,始终根植于生她养她的鲁南大地,同时又深切地关注家乡的现代化转型。因此,她的写作中总是给人挥之不去的焦虑感,焦虑中渴望乡村的新变。《沂蒙文学何日不扶贫》中,她叹息:“作为一个沂蒙山人,我为不能写出真正反映出沂蒙山的好作品感到惭愧,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移花接木。《红日》不是我们自家人写的,《南征北战》也不是,连《沂蒙九章》都是李存葆王光明的产物,沂蒙山相当的知名度大都是外来‘和尚‘念的经。”这份心情,是拉动建玲写作的重要力量,她以默默的使命感,着意去描写家乡的男女老少,把一个个“不起眼”的乡间细民,放到了文学的中心。她写的不是陈陈相因的那些小情小调,她不喜欢那样的格局,“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我有时真的很伤心,很难过,看到那些所谓报刊副刊上的想男人、要女人,丈夫孩子洗衣做饭粗制滥造的小小情结,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沂蒙山了。”为了心中的虔诚,她深情地回望着故乡的过去,看到了“东北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山东人,可他们走到中俄边界,走到鸭绿江边,一步之遥就可以跨出国门,却停住了。……为了生存一步迈出国境又无任何危险,他们为什么却不去做?也许他们心目中的寄托与希望从来没含混过,也永远不能含混。”建玲就是这样从大历史角度看乡民,把“家国天下”的崇高还给了最底层的百姓。建玲笔下的家乡,更多的是一群艰难求生又生机无限的生民,她最难忘的是自己的母亲,很多细节感人至深。母亲是带着两个孩子再嫁过来的,吃了太多的苦,但她永远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危难时刻从不退缩。《回忆母亲》中有这样的情景:“文革开始,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红卫兵来抓做了‘叛徒’的父亲。母亲一只手把一扇院大门与他们理论。我顺着母亲的衣缝向外看,红卫兵向天鸣枪,母亲说日本鬼子国民党我都不怕还怕你们?当时父亲正在翻墙转移,母亲不开门是为了给父亲更多的逃脱时间。”如此刚毅大气的母亲,建玲在她身上,看到了无畏无惧的母性伟力,也由此追溯到自己生命的精神血脉。选择是每个人一生中不断面临的关隘,建玲的母亲总是迎难而上,活出了内心的坚强。看了这样的追忆,忽然感到,建玲的文学潜质,和她的母亲息息相关,她们都是永远不被生活困境压倒的人。

  诚实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阅读当代人的散文,总是期待这些同代人能写出共同的感受。个人故事是不同的,时代处境是同一的,坦诚相待是写作的大道。建玲的这本散文,一点儿也不隐藏心路的坎坷,把经历的重重风雨诚实相告,深深地唤起读者那份同命运的感叹。《我们没有许诺》里,她写出了文学女性面对爱情的伤悲,更写出了现代女性的重生:“我终不会后悔。我不愿意再一次回头看你的伞面你的背影,你消失在我的夜幕里吧。我会振奋,会轻松的。”现代人难免遇到的伤情,在建玲的生活中化为文学的省悟,使她越发拓展了精神的自由。《抱朴含真话潇洒》里有这样一段:“记得一位先生讲过新加坡华人学汉语的事。有一次电台举办汉语知识竞赛,其中有解‘潇洒”的含义。一卷答‘徐志摩的衣袖‘,结果得了满分。谁能说‘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令人羡慕的潇洒??其实潇洒并不是一个人外在的装裱,而是一种内表于形的神韵。建玲对于“潇洒”的推崇不但源于自己情感生活的体会,也来自当代女性生存的感发。《贝贝》写了一个建玲在南京大学的同学,离婚后“在宿舍里哭了整整一天不吃不喝。”之后贝贝完全变了个人,“学英语,学日语,学钢琴,忙得像只陀螺。”后来她终于遇上了真正的白马王子,历经寒暑,团聚于求学美国的新校园。“她在信中说,爱情,实在太千辛万苦了。我们在信中说,只要你实现了你的意愿,即使千辛万苦,也值。”这简简单单的“也值”,凝聚了多少中国现代女性的心声!

  看了建玲的这些文字,留下了一个温暖的愿望:很想去复旦南区宿舍,找找她当年种下的那棵银杏树。建玲来自乡村,对播种有天然的热忱。她在《复旦园》里写,“有一回我在小市场买了几棵辣椒苗,栽在宿舍楼下花园里的花草间,不久之后真开了花,结出了小辣椒。此后每天下课回来,只要不下雨,我就会来看它。”不但种辣椒,毕业之际,建玲还特意从山东老家带回复旦一株银杏幼苗,栽到宿舍楼下,“我一直没能再去看过它,如果它活着,应该长得很大了吧?”一棵银杏树,一份母校情,建玲的文学倾诉,是她难以释怀的追念。任何有价值的生活都有深长的根系,任何收获都来自不停顿的坚持,建玲的文学之路,经历过风吹雨打,她就像一棵年年结果的银杏树,活出了自己的风景。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梁永安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00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