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品牌网-peoplepinpai.com
滚动新闻:     · 上海中巽科技发布自适应激光复合焊机器人流水线     · 上海中巽科技全球首发:自适应激光复合焊机器人流水线     · “健康饮食、快乐学习——泰莱中国儿童健康改善计划”走进贵州石阡     · 《2023-2024中国演艺明星公益观察报告》 在厦门金鸡电影节上发布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内容

中行这一仗打得漂亮!

 日期:2019-04-03 人气:787 责任编辑:品牌小编 来源:商务金融网 www.peoplepinpai.com

  在全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竞技场上,一家强有力的对手正在步步紧逼,这家公司叫“苹果”。

  近期,苹果做了一件震动金融和科技圈的事情??“发行”了一款信用卡产品AppleCard,它与传统信用卡有很大不同:比如,不需要领取实体卡、只需要在 iPhone注册(几分钟)就可以立刻使用、返利优惠力度很诱人,被不少果粉惊呼这是一张“信仰之卡”。

  一位风险投资人对此评价,“可以想象,如果苹果继续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银行账户,作为信用账户的补充,将更具威胁性。”

  如苹果一样,这些富有想象力的科技公司强势进入金融科技领域,杀气腾腾,银行该如何应战?

  其实,银行业的科技革命,一直在静悄悄进行。不少传统银行步步为营、厚积薄发,特别是大型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已经犹如雄狮觉醒。

  一年前,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曾说,金融科技并不是“独角兽”的专利,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里打一个大的“翻身仗”。一年过去了,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行的这场“数字化战役”打得怎么样了?

  中行行长刘连舸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科技引领效果显著,全球化系统建设圆满完成,实现全球系统版本统一、集中部署和一体化运营。建成私有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平台,投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风控、量化交易等重点项目,新技术研究运用能力不断提升。

  一组数据会让大家很吃惊。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中行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80件,全球排名第19位,全球金融业排名第2位;中行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居国内银行业第1名。

  中行的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提升。中行刚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中行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038.06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800.86亿元,同比增长4.45%。

  这家“全球化程度最高”、“拥有百年历史”的大银行,正在数字化变革时代一路狂奔。

  银行大变革关口

  为什么说传统银行已经走到了大变革的关口?

  一是银行规模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向发展要质量、要效益的时代开启。过去10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增长了4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体系。如今,银行面临的是如何在规模低增速的背景下寻找高利润,银行转型变革不能再纸上谈兵。

  二是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改变者们”来势汹汹,银行的业务全链条都无一幸免被冲击,面临的不仅仅是利润被瓜分,更重要的是客户在流失。银行无论从渠道、业务还是营销,都面临重塑的压力。

  三是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推动金融科技的大趋势不可逆。所幸的是,这些全新的技术也给银行数字化大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正如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指出的,“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

  在群雄争霸的淘汰赛中,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必然是最能适应市场变化、将数字化与创新融入基因的银行。安永一则调研显示,全球85%的银行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作为屹立百年的大行,中行已经历过多次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变迁,可以说当前面临的诸多金融难题,它都已经历数回,也造就了它强大的基因与文化。大行如何打赢这一轮新技术变革之战?

  首先,需要有超前的嗅觉。中行对“科技引领”的嗅觉,也比中国互联网金融发端要早了两年。

  早在2011年年报中,中行就将构建“以科技为引领的全球服务体系”写入工作要求中;2014年3月,中行成立了专门的网络金融业务管理部门。

  “像我们这些传统的银行,很快会以金融的速度,裂变成一个互联网的金融公司,我们既有传统的优势,同时我们在互联网的金融方面,在科技变革方面,会有一个大的变化。”陈四清曾说。

  其次,需要金融科技的坚定投入。比如,中行曾表示2018年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1%。去年中行营收5000亿元,这意味着,中行去年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50亿元。

  此外便是人才。中行的人才规划是,在3-5年内将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

  陈四清说,中行如果还去“拼规模”,那是没有出路的。

  决战之路:重战略,也重细节

  每半个月,中行的管理层得要听一次手机银行的汇报,不断推动手机银行的迭代升级。

  自上而下,包括陈四清都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的推销中行的手机银行,“欢迎大家成为中国银行的客户,你们真的要试一试我们的手机银行,每一个季度都会有变化。我们一定把手机银行打造成所有金融系统里面最亮丽的品牌之一。”

  中行把手机银行为统一入口,是不是“最亮丽”的现在还无法定论,不过成长的数据是惊人的。

  2016年,手机交易增长率23%,电子渠道业务的替代率达到91%;

  2017年手机银行注册用户突破1.15亿,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6%,交易规模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成为个人客户最为活跃的线上交易渠道;

  截至2018年底,中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达1.45亿户,较去年增长26%,全年交易金额达20.0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83%;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同比增长71%;

  2019年,中行手机银行的月活目标是翻番。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手机银行的突飞猛进,只是中行金融科技转型的一个缩影。

  2018年是中行数字化转型的“数字革新年”,中行已经将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置于新一期战略规划之首。陈四清说,中行到了要变革的时候,也具备变革的条件。

  为此,中行制定了“1234?28” 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即以“数字化”为主轴,搭建企业级业务与技术两大架构,打造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三大技术平台,聚焦业务创新发展、业务科技融合、技术能力建设、科技体制机制转型四大领域,重点推进28项战略工程。

  这一年,中行最大的金融科技落地项目,是三大平台的完成投产。

  一、分布式架构私有云平台,建设基于X86分布式技术体系,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并实现主机下移。目前日交易量2亿左右,分流主机交易比例超过55%,累计节省主机资源3.8万MIPS,节省8亿元人民币以上;

  二、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完成投产,构建了客户画像标签、外部数据管理与数据沙箱三大服务体系;

  三、人工智能平台机器学习平台和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两部分也已完成基础平台投产,并基于平台实施了新一代网络金融事中风控等项目、新一代客服项目。

  还有一个重要项目,是中行全球一体化信息科技服务体系。2018年4月,中行海外信息整合转型项目港澳批次投产,标志着中行历时6年、覆盖6大洲、50家海外机构的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成功完成。

  近两年,中行推出 “中银智慧付”系列产品,包括智能POS收单、聚合支付、线上收银和智慧商家管理等功能,可以为大小商户提供一点接入、一站式资金结算和对账等全面服务。

  这也是大行在第三方支付“降维打击”之下的强势反击。

  金融科技可以让大象起舞。在2018年报的致辞中,陈四清表示,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全行经营管理迈上新台阶。

  一是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盈利达到近年最好水平;

  二是贷款拨备计提超过1070亿元,年末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181.97%,较上年末提升22.79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一级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三位,比上年提升一位;

  四是人均利润、网均利润持续增长。

  制胜之道,在内部变革

  在金融科技兴起的前期,银行要资金有资金、要科技有科技,为什么变革起来依然那么难呢?

  关键点,在于内部体制机制能否变革。数字化发展战略,绝不是单纯的科技战略,而是从上而下全员文化的理念渗透及日常工作的贯彻执行。

  这需要银行从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出发,构建全行的数字化思维和理念。除了加强科技的投入之外,银行的体制机制以及企业文化都是通向数字化之路的软条件。

  中行是怎么做的?

  一是在体制机制的转变上,中行提出,要强化市场对标和价值创造导向,综合判断经营性机构价值贡献和业绩可持续性;

  二是建立中行集团管控体系。以四个“50条”为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了总行部门作风建设“50条”、基层网点风险管控“50条”、海外机构合规管理“50条”、综合经营公司经营管理“50条”,大大释放了生产力;

  三是建立创新管理体系,总行设立创新与产品管理委员会,并于在2018年11月实现全球首家创新研发基地在新加坡正式揭牌,三级创新管理体系初具雏形;

  四是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从去年开始,中行在创新机制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允许员工创新,创新的过程当中,允许分成,而且给他们注册商标,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然后进行收入的创新分成。”

  中行还强化“赛马”氛围,建立先行先试容错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全行创新积极性。新的发展战略之下业绩的提升,给中行30万员工带来的是士气的提振。

  当全行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创新的驱动来推动产品、渠道、客户关系的变革,中行金融科技专利数量排名靠前也是水到渠成的。

  陈四清对中行发展的哲学思考,是一定要把握12个字: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要始终围绕这个‘势’去做文章,从势中求变,从势中求为,从势中求上。”

  “很明显地感觉到,对于中行这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国有大行来说,他们是非常努力地在内部突破各种流程制度,去协调很多跨部门的工作,推进项目落地。大行能够这么大力往这方面倾斜,我们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目前正在与中行合作的一家机构负责人对轻金融感叹。

  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

  在推进新的发展战略过程中,中行提出了“新中行”的概念。

  我们曾问中行相关负责人,“在你们的眼里,‘新中行’是什么样的?”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在客户、场景、产品、服务乃至万物转化为数字形态的基础上,用数字思维和手段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打造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

  这是中行的答案,也是银行的未来。

  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建立或参与生态系统绝非易事,因为开放可能意味着失去控制、失去客户数据,意味着各种潜在风险。但是不开放,就没有未来。

  中行的开放脚步也迈得很快,其中与腾讯的合作最具有代表性。2017年初,双方探索场景合作,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更大的合作空间,从而促成了中行与腾讯的全面战略合作。

  自2017年6月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已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在多个技术领域及项目中开展了合作:构建全行大数据平台、搭建企业“行信”平台、开放中行外币预约功能等技术及应用场景合作项目。

  合作方腾讯的一位高管如此评价中行,相比与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谈判都需要一年的时间,和中行的合作,从接触到落地推进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是“互联网速度”了。

  实际上,中行很早就开始实践开放银行理念,中行的开放平台早在2013年就上线了。中银开放平台的功能已由开发者平台延伸到了B2B2C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中行与微信平台、东方财富网、途牛、去哪儿网等平台和公司的合作,推出积利金、外币零钞预约、中银E贷、畅由积分等对接产品。

  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9年是“关键之年”,中行还将启动一些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程:

  一是企业级业务和技术架构建设,构建面向分布式的微服务架构,促进业务需求敏捷迭代和快速交付;

  二是持续打造三大技术平台,并充分利用平台支持总行、海内外分行、综合经营公司的业务创新,加快设立中银金融科技公司;

  三是建设客户体验管理与设计体系,以“简约美观、流畅自然、价值认同、情感共鸣”为目标,建立集团客户体验管理体系。

  当前,金融与科技已高度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银行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到2019年底,全行专业序列建设要上一个大台阶,真正做到专业人才有职、有责、有权、有待遇、有发展,彻底改变‘千军万马挤经营管理独木桥’的局面。”

  这场数字化战役中,中行的这场“漂亮仗”绝不是结束,而是走向“新中行”的序幕。(魏建玲)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00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