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一天,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今年第一场雪洒满了院子。
在温暖的新家,12岁的残疾儿童彬彬(化名)手握毛笔,写下一个硕大的“家”字。
三叔杨忠义拭去眼角的泪水,露出了笑容???几年前,一家人一直挤在破旧的危房中,如今,终于搬进了像样的新家。
定西市安定区特教学校的烘焙坊,孩子们正在上烘焙课程。 盛春 摄
在通渭县,学习书画蔚然成风。彬彬自幼习字,梦想成为一名书法家,如今,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定西市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副市长吴扬杰介绍说,目前该市有残疾人近22.78万人。近年来,贫困残疾人口由2013年底的6.5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2万人。
在该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等地,许多残疾人家庭正在脱贫。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当地残疾人扶贫政策的推动,还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简称“助养项目”)提供的帮扶。
助残如何做到精准?助养项目花了大投入,下了大力气,也探索出了新模式。
“叠加”的助残体系
彬彬的改变非一日之功。
父亲、大姐、二姐和彬彬均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彬彬出生那年,二叔因病逝世,是唯一的健全男性杨忠义独自撑起了这个家。至今,杨忠义都没有成家。
2011年,4岁的彬彬获得国家政策救助,免费安装了人工耳蜗并在兰州市进行了康复语训。从此,他的世界不再无声。
2015年7月,助养项目工作人员上门调研时发现了这个家庭,当年就给彬彬发放了300元助学金,还送来了1只种公羊、5只小尾寒羊母羊。如今,彬彬家里的羊已增加到30多头。
2016年7月,彬彬的三姐因意外摔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当地残联帮助下,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幸运地筹集到手术费,逐步完成了救治。
同年,为了让彬彬一家不再生活在危房的安全隐患之中,助养项目为其提供了4万元,加上当地住建部门农村危房改造的2万元以及杨忠义借来的7万元,这一家人盖起了一幢新的平房,今年刚刚搬进去。
今年,助养项目又为家里装上了价值50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
谈及过往,杨忠义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说:“尽管还有20多万元债务,但现在总算是慢慢地看到希望了。”
彬彬家的案例涵盖了助养项目多个子项目:残疾人家庭就业生计改善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帮扶项目、残疾人家庭环境设施改造(包括危房改造和家居环境改造)项目等。
如此众多的项目叠加在这个家庭,既满足了实际需求,也成就了项目特点??通过“集群式”服务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精准救助。
据中国残联数据,目前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左右,个体需求千差万别,因而针对该群体的帮扶往往需要因人而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谈及康复服务时曾提出要“精准康复”。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满足的正是多样化的需求。
在定西市安定区特殊教育学校,有一所漂亮的烘焙坊,孩子们穿上干净的围裙,使用铮亮的器具搅拌鸡蛋和面粉,通过烤箱烹出美味糕点。老师利用烘焙课程进行认知、情绪管理方面的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手工与集体协作的乐趣。
该校副校长丁丽君介绍,近年来,随着当地特教事业的发展和家长意识的提升,该校平均入学年龄从12岁以上降至6-11岁。学校所获资助被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设备投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定西市博爱医院,有一个花费33万余元精心打造的感统、多感官教室,里面色彩丰富,灯光、音响、训练器械一应俱全,孩子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康复训练。医院负责人张柏林介绍,目前该院的康复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康复中心设备改造”与“教育提升”同样是助养项目的资助内容。
在定西,这套救助“叠加”的助残体系,面对不同的需求,可以“即插即用”,形成了精准帮扶效应。
向资助转型的助残项目
助养项目于2012年10月启动,在湖北省荆州市、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定西市设立项目办公室,选择0-14岁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予以帮扶。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筹款7700万元,其中70%以上来自于公众捐赠,吸引超过1000万人次捐款。
如何将这些钱花在“刀刃”上?各级残联及各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渠道优势”。然而,要让助残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抵达田间地头,还需要“触角”进一步延伸。
王瑞红曾是一家国际公益机构的职员,负责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数地联合实施助养项目。
她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入户调查,把残疾儿童的需求一一搞清楚。其中,彬彬一家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今年,王瑞红辞去原职,在宝鸡和定西两地注册名为“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的社会服务机构,致力于助养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规模约为1300万元,机构共有8名全职员工。
“我有社会学专业的背景,职业规划是任职于公益行业。”王瑞红说,“创业才知艰难,除了实施助养项目,我们还在寻求政府购买服务与其他的资助机会,实现长远发展。”
“星之家”参与区县残联年度工作重点的讨论,与定西市残联、甘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资金总额,并实施到位。
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后,“星之家”入户调研,圈定年度帮扶的重点对象。“2000元以上的项目,要比对3家服务商;超过40万元的项目,面向社会进行招标。”
“星之家”助力助养项目有了更多社会创新。例如,烘焙课程之外,项目还在宝鸡和荆州等地试水缝纫、洗车、陶艺、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在陇西县,孩子们制作的校服已被相关学校采购;在荆州,洗车、烘焙课程也有了一些对外业务,残疾儿童进一步融入社会。
助养项目负责人常达介绍,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不止定西一地,基金会已推出集善助养项目“成长计划”,目前已支持十余家社会服务机构在各地开展助残项目。
“助养项目正尝试向资助方向转化。资金来源于社会,项目也通过社会服务作用于残疾人。”常达说。
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
5岁的脑瘫儿宇宇(化名)原来只会叫一声“爸爸”,在定西市博爱医院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可以和爸爸开始说话交流了。
国家为0-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的康复补贴让宇宇享受到康复训练,但这只包括基本的康复语训,增加课程意味着更多花费。助养项目的资助恰好满足了孩子的康复需求,提供了更多康复课程。
当宇宇过完7岁生日,就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康复补贴了。然而,康复是终身需求,助养项目将受助残疾儿童的年龄扩展至14岁,在定西已惠及11197人次。
在政府公共服务覆盖不到的地方,助养项目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张雁华表示,该项目另一大特点是有效撬动了当地政府资源。
据当地财政数据,2018年1-9月,定西市助残方面的总支出近3900万元(包括国家财政拨付资金)。助养项目今年在定西投入的资金近605万元。定西市残联理事长何凤琴说,这相当于市级财政今年能支配的助残资金全额。
定西的残疾人占比约为7.73%,高于全国平均的5.8%。残疾人数量多,需求也就多,对资金的需求很大。
“政府投入与公益项目投入的重点和区域不一样。前者的重点是整体性的民生保障,比如残疾人‘两项补贴’、医疗保险、临时救助等普惠政策。”何凤琴说,“项目关注的是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多样化需求。”
王瑞红介绍,助养项目今年在定西重点资助危房改造、康复补贴、康复设备、生计改善等。以危房改造为例,项目在住建部门提供2万元补贴的基础上再度给予3万元的资助,该项目今年资助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资金量约为180万元。
“公共服务+公益项目”的互补模式,筑牢了助残体系,也改变了当地助残公共服务的整体生态。
“从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入手,延伸到健康、家庭生计改善、脱贫致富等方面,项目把‘一揽子’都考虑到了。”何凤琴说,“这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文/顾磊)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