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长三角宁都商会、上海13家医院医疗专家赴宁都义诊和捐资助学纪行
宁都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文乡诗国” 、“赣南粮仓”之美誉,是早期客家摇篮,又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
11月17日上午,带着对宁都革命老区群众的深深眷恋,由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为指导单位,长三角振兴赣南促进会、赣南医学院上海校友会、长三角宁都商会、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在沪赣籍名医“健康扶贫走进宁都”大型义诊活动在宁都县人民医院举行,来自上海华山、中山、同济、复旦、肿瘤等13家三甲医院的19名专家参加此次义诊活动。此次义诊活动历时1天,前来就诊、咨询和听讲座的患者及群众络绎不绝,义诊活动不但帮助了部分危重、疑难患者解决了舟车劳顿、往返奔波之苦,还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得到切切实实的福利。对宁都医院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必将有力推动宁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义诊的总人数达1426人次,乡贤们心系家乡、真情回馈的义举感动着宁都的父老乡亲。中国自贸区联合会名誉会长、上海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著名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马仲器出席了义诊和捐赠活动。
下午, 长三角宁都商会、长三角振兴宁都促进会赴宁都考察座谈会在会议室召开。中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定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少刚、县委常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人富、县政协副主席谢帆云、以及县发改委、县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少刚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中国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长三角宁都促进会会长朱伟仁、赣州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调研员何旭源、香港华人华侨总商会执行会长季伟芳、长三角宁都商会会长李琪群、长三角宁都商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林、长三角振兴宁都促进会流动党支部书记李家宝、长三角宁都商会常务副会长徐吉平、 上海锦都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下放宁都知青俞启泰、同济大学设计院副院长胡连茂、财经金融评论员许益辉等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言。朱伟仁分别代表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季伟芳代表上海古宣辉慈善基金会、许益辉代表北京海玛软件公司出席了为宁都部分贫困生、教育设施软件捐资助学仪式。
朱伟仁首先代表长三角宁都促进会发言:“宁都是我第二故乡,自从16岁从上海到鄱阳湖畔插队落户就与秀美江西结下不解之缘。在江西下放、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3年。先后在鲤鱼洲、宁都县、省委党校和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直至1992年回上海,至今已有20多年了,但我心中的江西情结是越来越浓。”
据了解,朱伟仁作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经破解江西从未发行地方政府城投债的难题,为江西以及赣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功发行企业债和公司债券达400多亿,为江西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他还通过各种渠道,支援赣南和宁都,热衷于为赣南地区和宁都的慈善事业募集资金、捐资助学,为赣南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正是他宁都情结的源动力。
张人富介绍了宁都经济发展情况、招商引资政策,包括用地补贴、税收奖励、物流补贴、厂房租售补贴、金融扶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等。
刘定辉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代表宁都县委、县政府对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长三角宁都商会、促进会牵头的招商引资、捐资助学、医疗专家义诊活动表示十分感谢。他说:宁都是“文乡诗国”和“客家摇篮”,宁都的教育历来在赣南首屈一指。今年高考成绩显著。其中一本上线人数529人,一本上线人数增加67人,增幅14.5%,三位同学分别录取清华、北大,老百姓对宁都教育非常满意。目前脱贫攻坚仍然是宁都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有富民才能强县。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走出一条具有宁都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 要在继续抓好烟叶、脐橙等产业精准扶贫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宁都已纳入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县份之一,正在引进山东寿光市蔬菜产业种植技术。宁都在区位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和寿光市一样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富集资源实现发展突破的条件;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起步,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但宁都的团结水库的水质好,土地面积相对集中,要从资金、技术、信息、品种等方面大力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将通过连片种植、分户经营,产品由公司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到蔬菜产业中,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做好蔬菜基地土地流转、落实产业经营主体等工作,扎扎实实推动蔬菜产业壮大发展。同时,要完善水电路、排灌设施等基础建设,让蔬菜产业早日发挥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刘定辉热情洋溢地说:希望在外工作的宁都籍人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的发展,积极为宁都的发展添砖加瓦。我本人一定不糊涂、不腐败、不懒惰,一定为宁都的发展踏实扎实工作。
聚焦宁都,望着这片山山水水、风中雨中的荜路蓝缕的红色故土,极目历史长河,我军的第一支高科技队伍无线电通讯队诞生在宁都小布;宁都曾是苏区江西省委的所在地;誓师抗日的国民党二十六路军17000人集体起义投奔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在他具有轰动效应的《围城》一书中写到了宁都,但那是一个棚屋破损、积污成洼、尘土飞扬的七十多年前的宁都。谈及“文乡诗国”,自信写满了宁都人的笑脸,谈起以魏禧兄弟为代表的“易堂九子”便会神彩飞扬;谈起孙中山先生的先祖东平侯孙俐是宁都人便会娓娓道来;如果再往前追溯,远在汉朝的汉高祖刘邦的祖坟也在宁都的灵华山,尽管没有得到最后确实考证,但这种地域的文化底蕴不能不带有几份神秘的色彩。 作为赣南的粮仓,农业文明辉煌在青山绿水和田园阡陌间。早在明朝正统六年,宁都肖田带源村人管敏春,就曾向朝廷捐赈稻谷一千二百石,而皇上为其建了一座高4.44米、宽4.2米的“义坊”,梁上的龙头形顶盖至今还非常鲜目。即使是马蹄声碎的年月里,即使是商品经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宁都人乡村古代文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在岁月的更替中保存,也反映出了客家人独具的俭朴善良的古朴民风。在科举考试方面,中国封建社会17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中,宁都状元及第和进士比比皆是,多达200多人。
在县政协副主席谢帆云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宁都乡镇,观看了会同万亩脐橙林,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宁都的红色历史、绿色发展史。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呼吸着夹杂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气,感受体验着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奇迹和嬗变。一条条水泥马路,一头连着富裕起来的农家,一头通向前程似锦的远方。极目远眺,一幢幢农家别墅拔地而起,洋溢着现代气息。我们高兴地看到,今日宁都,思想稳定,干部心齐。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增强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增强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县的人气、人力、人心全部聚集到发展这个焦点上。承载着先辈的遗愿,驾驭着历史的机遇,奋发有为的宁都人民,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圆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作者系国家金融师、国际商报财经金融评论员许益辉)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