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品牌网-peoplepinpai.com
滚动新闻:     · 瑞籍侨胞陈茂国受邀访问意大利国会,推动中欧交流合作迈向新高度     · 三年耕耘,赋能近800名乡村创业者 ——启明创投•乡村振兴创业者支持计划2024年度工作交流会     · 浙江元宇宙产业大会专题:祥龙献瑞,科技领航,上城产业政策引领未来     · 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助力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内容

融合中西医学的桥梁??生命空间论

 日期:2018-02-01 人气:867 责任编辑:品牌小编 来源:新华网 www.peoplepinpai.com

 换一个视角来重新认识生命规律,换一个视角来认识医学与健康问题。

  新华网:中医医学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现状?

  张克镇: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每年都在医学上有很多的惊喜发生。

  从宏观来讲的话,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每年都在医学上有很多的惊喜发生,让我们感觉到医学离解决我们人类的健康问题,揭开生命之迷好像越来越近了。

  我们对人体研究方面逐渐从组织器官,到细胞,现在我们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研究已经到了分子水平,并且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克隆技术,有体外的器官培养技术等等。在其他的科技方面的应用,比如3D打印技术,我们已经打印出一个简单的肾脏,有些纳米技术的应用,甚至有的纳米机器人,已经做得像一个细胞的大小。另外,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我们可以24小时不间断检测人生命的各种指征,了解生命规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像达芬奇机器人等设备,已经可以用来给病人做手术,甚至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智能化的机器人可以在美国给中国的病人做手术,也可以实现在中国给别的国家的病人做手术等等。

  新华网:您认为现在对于医学行业或者在医学领域有什么误区呢?

  张克镇:实际上我们表面看起来非常的先进发达的医学,背后有一些数据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担忧。

  比如我们通过一些数字统计发现,慢性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有一些被我们认为是不治之症比如肿瘤类的疾病也在逐年上升,还有猝死率也在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还有更让我们值得关注的是医源性和药源性的疾病导致的死亡越来越多。

  这些让我们看到一种矛盾:一方面医学科技越来越发达,另一方面疾病越来越多,或者越来越复杂,要命的病越来越多。还有一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作为我们每个个体因病致贫的也不少,作为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经济负担也因为医疗越来越重。

  所以我们会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医学看上去这么发达,存在的问题还这么突出。那么优秀的医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个人理解,优秀的医疗应该是使人类的健康水平提升的,并且它的成本和风险是下降的,这样才是成正比,现在刚好相反。

  张克镇:问题出在哪里?据我30年研究,从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原因。

  第一,现代医学对于生命的研究,对于疾病的研究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现在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还是停留在分解还原阶段,临床上的各种化验指标和各种数据,这些等于是把人分割开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忽略了很多生命和健康相关的问题。例如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例如影响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局部或者影响我们生命的各种相关因素。这些我们没有办法用分解还原的办法来解决的,这些都会是很重要的致病原因。

  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能分解还原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体的实体部分,我们把人体当中存在的更重要的部分例如空间部分忽略了,这是我说的第二个误区。我说的这个误区是指人体结构方面的。我们一直在研究实体,一直是通过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去研究,但是我们忽略了,实际上我们很多器官是由实体和空间共同构成的,例如呼吸系统,除了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以外,中间的空腔就是空间,离了空间肺脏的呼吸功能就没有了。我们肠道和血管都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细胞微观结构,如果没有细胞膜的空间的话,内外物质交换就会被阻断,这个细胞的新陈代谢肯定会出问题。所以,在以往对人体结构的研究中,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我们把这个空间忽略了。忽略空间意味着什么?在诊断治疗疾病的时候很多就容易疏漏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血栓的形成,一个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不是可以看成是空间被实体逐渐占有的过程?我们只要了解到了空间的规律,那么实际上在早期就可以被发现,但是我们一旦检测到的时候往往是已经快被堵死了,而且影响到功能了,这也是医学存在的一个误区。

  第三个方面,就是病因学的认识。病因学的认识可以通过医学模式看出来。我们现在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知道生物体异常会导致疾病,我们心理因素对疾病造成影响,那么社会因素也会对疾病造成影响,但是仍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自然因素。例如最近天气降温了,突然间很多人会发烧、感冒、扁桃腺炎、头疼,这个就是现有医学模式忽略的东西。

  第四,我们在临床上诊治思路出了问题。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虽然科技非常发达,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几乎所有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的化验检查的指标,我们的症状,体征等等,无论从检查还是治疗上都是改变这些东西。甚至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呢?好像我们的医疗只是为了使指标变得正常,这就违背了医学的初衷,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

  张克镇:还有一个就是研究方向的偏差。

  现在很多人包括我的一些病人,我曾经问过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是不是我们研究的越精细,越微观就越准确?好多人说对呀!实际上仔细反思一下,这是方向性的错误。为什么这么说?假如把一个人,一个大猩猩和一个石头做比较,我们会发现在生命层面来看,大猩猩和人有天壤之别;如果从细胞这个层面来看,人和大猩猩相似度就非常高了;如果我们再微观一点,到基因层面,大猩猩和人类的差异只有2%不到,而98%还要多的基因是完全一样;假如我们再微观一些,到原子的层面分析,我们发现人、大猩猩、石头没有什么质的区别了。

  实际上我们研究的越微观越细忽略的东西就越多,因为各个微观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被我们忽略了,这些相互关系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有时候我跟学生开玩笑说,你们能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让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病人?他们听了很纳闷,问这个问题很荒唐,实际不荒唐。我说有两种方法很容易让正常人变成病人。第一,我们越研究越微观,很多正常人便成了病人。就像我们演播室里面有一棵植物,表面看起来长的非常茂盛,很正常,但是我们如果观察这个植物上的一片叶子,甚至这片叶子上的某一个细节,会发现它干枯了,它就成为一个病植物了。还有一个是指标,我们现在很多指标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很多指标异常我认为不是病。

  这种情况很多,人在不同状态很多指标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先确定一个正常值,那么超出这个正常值,哪怕是偶然的,也当成病态,这是不对的。很多指标的异常,我认为是正常的。

  另外,我们不能把指标一刀切。为什么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年人,他的内脏机能、肝肾和脾胃机能会下降,下降之后,代谢一定会变弱势,这种情况下某种指标升高一些,或者变得所谓的异常一些,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如果把它当成病去治疗很可能形成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唯指标对人体健康进行调控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是如果我们做一些所谓的科学实验,如果把指标进一步下降,把正常值进一步降低的话,那很多正常人就成了病人了,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一个趋势。

  所以说,所谓科学,这是一个双刃剑,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微观越精确。现在很时髦的一个词叫“精准医疗”。这个好像大众非常的关注、关心, 这几年我到美国去和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要问我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认识精准医疗的呢?”实际我们很多人把精准医疗理解反了,理解错了,或者说理解得很单调,理解成我们如果针对人体进行基因检测,就可以根据基因的差异,对人体的健康进行预防和预测,或者治疗,这个是完全不对的。为什么?在美国国立卫生院提出的“精准医疗”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每个人基因的个体差异。第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差异。第三,每个人环境的差异。由这些差异引起了我们身体的一些指标的变化,或者一些健康问题的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疾病,更加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这才是它包含的意义。

  实际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要反思一个问题:“精准医疗”中提到的后二项这不就是我们几千年前中医已经有的并且早已经在临床应用的东西吗?我们在《黄帝内经》时代早就提出了很多的概念,例如对环境的重视,对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医和西医实际上都在往同一方向靠拢的,它们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新华网:您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并原创了医学基础理论《生命空间论》,我相信是有非常具像的理论支撑,您是在什么契机下有这样的想法和灵感?

  张克镇:当时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尤其是1994年以后。

  现代医学不管是中医和西医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呢,他们怎么会有矛盾呢?一定这里面缺乏一个沟通的渠道和途径。第二我们一直研究的中医经络,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说统一不起来,并且甚至还有人说经络不存在。为什么?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慢慢的具体到临床上我们还会发现,为什么疾病一诊断出来就到了很严重的阶段?这也是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特别想找到理论方面的突破,尤其中西医方面,把它打通了,很可能就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了好久,一直进入不了这个门,有一天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把一个杯子打碎了,当把这些碎片拣起来的时候,我突然想到《道德经》的第十一章,其大致意思是这样的,通俗的讲,就是一个杯子之所以有喝水盛水的功能,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这个房子之所以能住人,能为我们所用,也是因为中间是空的,周围的墙这些有形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真正有用的是中间的空间。我当时想,人体符合不符合这个规律呢?一开始我想到肺,慢慢肠道和血管系统都是这样,只要是正常的人体系统,他就是通的,如果哪个地方堵了,疾病就产生了。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那么疾病的产生实际上和这个空间有了非常大的关联,从此之后我就一直深入这个研究,发现越研究越深入,最后找到了更深层次的生命规律。

  新华网:我们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并不是因为这个地球本身,而是因为它给我们营造的环境。人体也是这样的,您能具体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些理论吗?

  张克镇:换一个视角来重新认识生命规律,换一个视角来认识医学与健康问题。

  第一,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这里讲的“空间”不是没有。在我们印象当中,空的东西就是没有。其实空间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存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了空间甚至我们连一个拳头都伸展不开,空间起的作用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是决定性的。我曾在我专著的自述里面说过一句话:“忽略了空间的医学一定是先天不足的”。我们从这个视角来看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例如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都是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换个视角,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正常空间逐渐被实体占有的过程。我们如果了解了空间的规律,在空间开始发生改变的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完全可以通过这个视角来诊断出来,他已经早就变得异常了,但是,一开始实体还没有变成异常。

  第二,治疗上如果我们仅仅是以实体为中心来治疗,就必须直接作用到相关的器官,如消化系统疾病必须直接作用到消化系统,治疗其他的系统也同样如此。但是通过空间这个视角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四肢来治疗内脏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体表来治疗内脏的疾病,这种简捷直观的治疗是可以通过空间来直接实现的。还有,就是预防疾病的产生,例如,最近天气降温,感冒的人很多,为什么,实际上这就是人和自然相互的关系,通过什么实现的?为什么天气降温会生病?就是通过人体皮肤的空间。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有很多的空间,放大一千倍看像是很多的空洞,这些皮肤的空洞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体内细胞代谢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多热量,热量通过皮肤的空间向外散发。当人体受寒之后,皮肤会收缩,皮肤收缩后,通过皮肤向外散热的渠道就被阻断了,人体就会发烧。我曾经跟学生讲过:“不会治感冒的一个医生绝对不是一个好医生”。医生真正学会了治疗感冒就意味着了解了人体的宏观规律,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本身是一个整体等这些规律,了解了这些,我们治疗时的思路就会产生变化。

  第三,认识到经络的客观性。

  经络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他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是一种由各种不同实体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我认为是这样的。所以说我给它的定位的是相对稳定、相对有序的空间。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没有人从这个视角去研究过经络。在以往的经络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想寻找一个特定的实体,这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出了问题。所以,我在美国的一个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提出一个问题:怎么样研究才算是研究经络?我们不要研究到最后得出的结论经络是神经,甚至得出的结论是经络不存在,经络毫无价值。我讲了五个方面:首先,你研究的经络必须符合《黄帝内经》的描述。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医最经典的专著,它的描述具有权威性;第二,如果经络在生命体当中客观存在,一定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第三,现代科学实验能够验证到经络的客观存在;第四,经络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应该对我们人类的健康,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起到作用,在临床上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证明经络不是现有的各个系统,如果是现有的各个系统,不用你去研究,或者说我们研究的已经足够多了,那么他一定是区别于现有的已知系统之外的系统。所以说从空间的视角看经络,恰恰现有的经络假说都能解读清楚,都能符合这五个条件的特征。

  还有一个就是,从空间视角来看,中西医的融合成为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在西医的治疗中,例如,在血管里面放一个支架,做手术把肿瘤切掉,还是我们进行一些消炎,进行其他一些治疗等,都是改变空间,把异常的空间变得正常,包括溶栓的治疗,通大便,导泄等。而中医一直在这么做,例如中医里面的解表法,汗、吐、下法,中医有很多的方法都是从空间这个视角完全得到验证,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例如扁桃体肿大,西医用消炎药治疗就退烧了,但是中医实际上更具科学性,因为从空间视角来看,中医的解表法是把组织空间疏通开了,像葛根汤、麻黄汤都是运用的解表法,受寒之后有一个风寒束表,皮肤收缩,一收缩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颈部肩部里面的间隙狭窄,所有的神经和血管在里面穿行,血液循环受到压迫之后循环受阻,扁桃体就会肿大起来。我们解表以后,肌肉对血管的压迫解除了,血液循环通畅了,扁桃体自然会消肿,在我门诊上遇到的扁桃体肿大严重的患者,针灸一个小时后,扁桃体就会缩小。为什么?它恰恰证明从空间视角来看,中医的治疗是非常科学的,所以说,不是针对实体才科学。我们通过空间的治疗完全可以对实体的新陈代谢进行调控。

  所以,我们从空间这个视角来看生命与疾病诊治,医学的基础理论里面有很多的东西需要被重新认识,第一,中西医会得以沟通。第二,有很多我们未知的,可以得到很好的解读。

  新华网:您还提到了“生命?社会?自然医学”的模式,您能给我们简要解析一下吗。

  张克镇:我提这个模式是针对现代医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我们现代医学体系里面,有很多疾病目前不明病因,尚无特效治疗。例如风湿类的一大类疾病,还有其它的更多的疾病,有些疾病名称前标有“原发性”的某某病,这些都是不明病因的疾病。为什么不明病因呢?我们从医学模式上可以找到部分答案。医学模式是研究所有医学和健康问题的总的原则和出发点。也就是说,在这个高度上,如果医学模式有缺陷,到了理论层面和诊断治疗层面一定会漏洞百出。所以说,医学模式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学模式在医学发展过程中,一般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是远古的时候的“神灵医学”模式,我们认为生病是鬼神在惩罚我们,后来慢慢产生了一些大思想家或者说智者,例如《黄帝内经》时代,西方的希波克拉底时代,这些智者很理性地看待生命,看待生命和自然的关系,生命和疾病的关系,有了《黄帝内经》、《希波克拉底文集》这一类的著作。再往后发展,尤其是到了科学时代,蒸汽机诞生了以后,慢慢人们从这个视角认识疾病。当时法国有一个医学家叫拉美特利,写了一本书叫《人是机器》,这就标志着“机械医学”模式的诞生。随着我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在显微镜低下看到,组成人体的细胞是活的,细菌也是活的,但机器是死的,是不可再生的,于是这就诞生了“生物医学”模式。实际上现在,我们在医学临床用的各种化验和检查,包括体液和细胞等检查,包括器官组织的异常,做的CT、核磁这类的诊治手段,都是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到了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教授,发现很多的疾病不仅仅是肉体的问题,还跟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关,他提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目前应该是现有的西医临床最先进的一个医学模式。

  但是,我认为这个医学模式还是存在重大缺陷的。

  例如我们每个人,甚至人类从诞生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大自然,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季节变化等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冬天得的病和夏天得的病就不一样,在海边得的病和在高原得的病也不一样,这就是自然因素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我们把自然因素忽略了。自然因素包含的概念非常广泛,实际上我们中医对自然因素的关注在《黄帝内经》时代早就有了。例如,六淫致病,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都是自然因素。温度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现代科学实验能够证实,当降温的时候,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会变成晶状凝胶状结构,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就被阻断了,当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被阻断以后,细胞的代谢,DNA的复制,一定会慢慢的产生异常问题。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把基因的改变当成真正的病因也是有缺陷的。另外,温度对酶影响也是很大的,这就直接影响了细胞的新陈代谢。温度,既不属于生物因素,也不属于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它是自然因素。但现有的医学模式却把它忽略了。所以我提出一个新的医学模式“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把自然因素纳入到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对医学理论的研究指导范围内,一旦把自然因素纳入进去,我们会发现,很多被我们认为不明病因的疾病,他的病因很清晰地就找到了。比如风湿病,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明天要下雨了,今天腿疼,有的甚至声称比天气预报还要准,这就是自然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包括我们对疾病的预防,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有很多包括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老年慢性支气管、肾炎,以及包括消化系统的疾病,就很容易得到解决。这些表面上被我们看起来疑难的问题,不明病因的问题,实际上在一个正确的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完全可以得到正确合理的解决。

  新华网:您认为医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张克镇:谈医学的本质这个话题可能有点抽象,如果换成“医学是干什么的”?可能就更容易回答一些。

  通俗的讲,医学应该干三件事:第一有病治病;第二没病防病;第三如果有病治不了,我们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首先,有病治病大家很好理解,现在很多医院,大家都在做这件事。

  没有病防病,我认为存在很多误区。为什么呢?因为这对医生的要求很高。因为古人说“上工治未病”,言外之意是最好的医生才能治未病。最好的医生首先要具备一个特点,就是你得会治病,然后才能谈“治未病”。现在很多搞养生的不懂得疾病的规律,你怎么去预防疾病?所以,“治未病”这个工作对医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对病人的要求也非常高。为什么这么说呢?病人要明白。我在临床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尤其是从08年到现在,至少有20多个案例,我提前告诉他身体哪里有问题,虽然平常感觉有点不舒服,但是没有表现很严重,而且他的检查没有事,就没有当回事,甚至有的根本不相信我说的。但是,几年以后就出问题了,有的人把肾切掉了,有的是全身皮肤出问题了,有的突然晕倒了,有的是心脏突然出现了问题,还有的差点丢了性命等等。当他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反思,他反思后,会认为后悔当初没有听医生的话,如果早做预防就没事了。实际上,当一个医生告诉这个还没有发病的“病人”有问题的时候,或者有潜在问题的时候,首先这个人也要有智慧去判断,医生是在故弄玄虚、在夸大、在制造恐惧,还是真实的,病人是需要智慧的。对于没有病进行防病,无论对医生还是对患者的要求都要比治病要高的。

  当前的临床上,缺乏一些温暖,缺乏一些人文关怀。

  其实医疗这个行业,医疗的这种场所是最需要温度的。尤其是人文关怀,对于一个临终的病人,我告诫我们医院的医生说,对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要给他希望,第二一定要给他尊严,这两点都特别重要。我们不能光靠ICU里面冰冷的设备,这是不行的。这些问题在100多年以前有一个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就提出,要警惕医学发展中方向的偏离,尤其要注意“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个对于医学来说是不应该的。尤其是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肿瘤晚期的病人,医生动不动就说你这个谁都没有办法了。我就告诫我们医院的医生,一定要记住医生既不是法官,更不是判官。你不要说人家还能活多少天,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没准还有别人能解决。因为现代生命科学本身就存在很多未知,你未知不代表别人也是未知。当然医生也不是救世主,对于某些到了临终时刻的病人,肯定我们也是无能为力,但是人文关怀总是非常需要的,这也是作为医学这个行业,作为医生这个职业,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特征。这个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网:作为您的学生来说,您最关注他们传承什么呢?

  张克镇:人一旦心沉下来之后,很多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了。

  其实我走上这个行业比较偶然。那时候,我是在部队系统,包括考学以后不一定按照你的志愿去分配。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很多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就分到这个医学专业来了。一开始是很偶然,但是慢慢接触了这个医学之后,首先就变成你的职业了。变成职业以后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医生。在当一个好医生的过程当中,基本要学会看病。

  其实,现在学校毕业之后学会看病也是很难的。学会看病以后,怎么来看病?例如针灸,针灸如何才能取得确实的疗效,我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自己身上试验了将近三年,当时头发都快脱没有了,比较绝望,后来破釜沉舟,想到自己身体的规律都找不到,将来当医生也是糊弄病人。人一旦心沉下来之后,很多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了。

  我当时在兰州军区,旁边靠着黄河,当时黄河滩上有很多黄河石都非常漂亮,我去拣石头的时候,我发现老乡筛沙子的地方石头比较多,我问老人为什么这儿这么多石头,老人说这是黄河古道。我说黄河古道离黄河这么远呀?老人说,还有一个古道比这还远呢。我就问,黄河为什么这么多古道?他说:因为在那堵了河水才会在这绕行。当时我就联想到人体的经络,如果不通,肯定会绕行,后来我按照这个思路,我想最佳的治疗点不一定会在穴位上,一定是阻碍他气血运行的点,这个点一定是最佳的治疗点。这也是以前我一直没有找到的规律,以前通过传统穴位治疗疾病,发现有的治疗有效果,有的没效果,后来沿着这个思路基本上疗效问题解决了。

  我们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了解生命规律、疾病规律、养生规律。

  一定要把维护健康别当成消费,把它当成投资,你这样的话才是正确的一个理念。我们大家想一下,其实现在很多的人在某一个领域里面都是非常精尖的,可以说是栋梁之材,甚至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健康领域他们知道多少?你想想,我们要使用一辆汽车还要经过几个月去学习,我们人体使用一辈子居然不知道它的规律,居然不知道它为什么生病,不知道肝在哪里,十二指肠在哪里,这是很可悲的。

  所以说,我们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了解生命规律、疾病规律、养生规律。平常不要什么都不知道,乱用药物,生活方式也不健康,最后,一生病之后就像汽车坏了之后扔到4S店,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真正的养生,你的行为方式不要违背你的生命规律,只要做到这一条,你绝对是一个健康人。我们现在很多行为,实际上很多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行为和生命规律产生了矛盾。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一直在运动的,在农耕社会在运动,农耕社会之前更是运动的。就是这二三十年坐在办公室不动了,不动了之后运动系统退化,肺活量退化,心血管会退化,整个系统都要出问题,包括消化系统,有些疾病产生也是必然的了,它的代谢必然会出问题。还有,没有电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电之后昼夜的节律打乱了,这样的话,我们的新陈代谢也会出现问题。另外,比如气候的变化,现在我们其实没有四季的区别了。为什么?有了空调、有了暖气之后温度是恒温的,我们身体对温度产生的惰性容易就对身体产生危害。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很多的病人问我,你怎么总说我受凉了?我说你本来就是受凉了。怎么会受凉呢?以前的人不容易受凉,因为以前的人亲近大自然,在田野里干活、运动,皮肤对温度的调节,遇到冷热会很好地进行调节。现在不行,你的皮肤始终在恒温状态下,就产生了惰性,遇到冷空气来不及收缩,风寒就会作用到身体,所以很多疾病就产生了。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知道生命规律,然后去遵循和维护这种生命规律,我们就会健康了。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00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