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凤凰职教中心编辑的《吴江工匠》的出版,37位当代吴江杰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其中作为宋锦“活态保护”第一人的吴建华,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眼下,宋锦的典雅美丽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喜爱,由于它风格独特,厚薄适中,所以用途十分广泛。除可用作服装、披肩、围巾等日常生活用品,还可用作箱包、钱包、笔记本等文化创意用品,以及类种题材的宋锦艺术品,如宋锦极乐世界。当年的皇家用绸,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而宋锦的“复活”和发扬,得益于一位执着的“丝绸匠人”,宋锦“活态保护”第一人??吴建华。他凭着一片痴情和创新能力,让国人和世人感受到了宋锦的神奇魅力。
当记者告诉吴建华入选《吴江工匠》时,吴建华还不知道此事,感到惊讶。记得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顾永林曾经对吴建华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在中国纺织的历史长河里,吴建华来与不来,宋锦都在那里,只是寂寞嫦娥,广袖难舒;当吴建华自身略带波折的人生横线与宋锦那根一去不回的时光直线相遇时,那个闪亮的交汇点,属于吴建华,更属于宋锦。宋锦激发了吴建华的创造力,吴建华拓展了宋锦的生命力;宋锦成就了吴建华,吴建华辉煌了宋锦;宋锦之生不由吴建华,吴建华却似乎为宋锦而生。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世界因此而多赢,世界因此而精彩。”
(鼎盛丝绸董事长、上久楷?宋锦创始人吴建华)
(传统宋锦织造)
地地道道盛泽人 丝绸情结孕匠心
吴建华出生在苏州盛泽镇,一个历史悠久的丝绸重镇。早在明清时期,这个镇就因发达的丝绸织造和繁荣的丝绸贸易名闻遐迩,盛泽的庄面是中国最早的丝绸市场之一,在中国的丝绸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006年5月20日,宋锦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大部分盛泽人来说,丝绸不仅仅是纺织品,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甚至一辈子息息相关的物品、生计,吴建华的家庭也不例外,“从小我就听爷爷说解放前家里有4台铁木机,半手工半机械式地生产绸缎,然后拿到庄面上去卖。爷爷最自豪的是庄面上的人都认识他,就算买丝的时候钱不够也没关系,先拿了丝回来织成绸缎,卖了钱以后再把丝的钱还上。”尽管没有见过爷爷口中的铁木机,但年幼时爷爷送了他一件墨绿色的丝绸短袖。在的确良都没有的70年代初,拥有一件丝绸织品让吴建华感觉特别“显摆”。
1989年大学毕业的吴建华回到盛泽进入新生丝织厂工作,从此走上了他自己执着而痴迷的“丝绸之路”。在国营厂多年的工作中,从车间到销售,吴建华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虽然很苦很累,但他更多感受到的是丝绸经营带给他的乐趣。
90年中期,吴建华舍弃了当时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加入了下海大潮中,在真丝行业受到化纤行业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依然坚守他的“丝绸情结”。吴建华坦言:“创业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一头扎进丝绸行业。当时我拿着4万元,花14500元买了部大哥大,剩下的25000元办了公司,所有公章印章就装在一个包里,挂在摩托车把上,走街串巷推销丝绸。”2000年吴建华成立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从64台有梭织机起步,专心从事真丝绸的生产织造,短短几年就成为苏州丝绸业的领军企业。
匠人,必是在都某种行业里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带着兴趣痴迷在其中。吴建华的“丝绸情结”并非只停留在经营丝绸生意上,他把更多的时间扑在丝绸工艺的学习上,一旦有空就一头扎进纺织类书籍中,研究各种真丝面料的织法,学习各类图案花纹的设计,摸清纺织机器的原理结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积累和锤炼,让吴建华的丝绸纺织技艺日渐精湛,一块丝绸面料到了他的手中,只要一看一摸,就知道其中的道道。2009年,吴建华在质疑声中拿出全部家底,收购了濒临倒闭的百年丝绸老厂??东吴丝绸厂。正是他对真丝的“一根筋”,新的机遇悄然而至。
(苏州织锦厂的宋锦花绫样本)
成功“复活”宋锦 用创新致敬传统工艺
吴建华与宋锦的缘分,源于2011年偶然在《苏州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老师呼吁保护濒临失传的宋锦。宋锦纹路细密、图案精致、色彩典雅,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的美誉,曾是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落后,和许多“非遗”一样,宋锦面临传承保护的困境,甚至一度出现了“灭绝危机”。嗅觉灵敏的吴建华坚信宋锦是个值得开发的宝贝,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宋锦,无比强烈的使命感,把吴建华的心胀得满满的,而更大的惊喜还在等着他。
“我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宋锦,结果一问发现东吴丝织厂就是建国后能够大规模织造宋锦的两家工厂之一,做宋锦的一批核心技术骨干原来都在我身边。”欣喜若狂的吴建华很快决定进军宋锦行业。但是巨大的难题横亘在吴建华眼前,宋一台传统的宋锦织机需要两个人操作,一天最多只能生产8厘米,根本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吴建华立马想到了把现有的设备改造成能够大批量生产宋锦的机器,但是设备改造难度极大,技术、资金、人力缺一不可,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如果改造不好,最起码要有1000万元的损失。面对巨大的压力,吴建华再一次坚守了自己的匠人之心,带着他的技术团队,根据宋锦的织造工艺,不断琢磨机器的每一个构件、每一个动作……4个月后,一台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数码提花机成功诞生。这款机器不仅每天可以生产出100米长的宋锦,还能生产出更多复杂的图案和花型,实现了古老织锦技艺与现代生产设备的完美兼容,完成了“复活”宋锦的第一步。
当年,宋锦系列一推出以后便惊艳国内外,宋锦工艺不仅摆脱了“灭绝危机”,还成为“国礼”发扬光大,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宋锦手包缠枝莲花、宋锦围巾大梦敦煌)
发扬匠人精神 为宋锦传承锻造品牌
“复活”宋锦后吴建华并没有停下研发宋锦的脚步,他认为,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原有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发与设计同步进行,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非遗技艺是技术,文化是灵魂。吴建华从技术的提升和文化的挖掘出发,开辟出一条宋锦创新之路。他不仅研究出了更加精细的宋锦织法,使宋锦产品更加细腻、光泽、色彩丰富,层次感更强,耐磨性也大大增强。此外还在世界上首创了宋锦与纱罗的结合体,成功将刺绣、杭罗、苏州玉雕等工艺,“嫁接”到宋锦上来,产生了特殊的效果。为了赋予宋锦以灵魂,吴建华还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宋锦。
(图为钱小萍女士复制的宋?五彩翼鸟纹宋锦皇后服(复原)正面)
“文化的东西要结合产品来推,产品是非常好的文化载体。因为老百姓愿意掏钱买你的东西,你才有机会讲背后的故事。”吴建华意识到,靠大批量、低价格策略发展丝绸业,路会越走越窄。于是,他确立了“从产品制造转向文化创造”的战略方针,重点发展以礼品、服装为主的宋锦及丝绸产品,并逐渐从初级的产品营销向品牌化经营转变,将鼎盛的产业模式带至全新高度。吴建华还与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以及设计师曾凤飞、楚艳、画家卢禹舜的合作,充分发挥宋锦平整耐磨的特点,开始了多样化和多场景的研发。如今,在设计师手中,千年工艺与现代生活充分结合,宋锦的用途变得非常广泛,箱包、家纺、围巾等产品层出不穷,并统一冠以“上久楷”这一始创于1889年的民族品牌。
在对宋锦制造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吴建华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播。鼎盛丝绸的宋锦文化园借助图片、书画、实物和多媒体等,展示了宋锦文化发展、设备变迁、工艺变化、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历程,再现中国苏州宋锦文化发展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博物馆里还摆放着1000多年前宋锦工匠所使用的工具几乎一样的大型木织机,织锦师傅用最传统的方式在机器的末端安静地织锦。如果说电子提花机让宋锦从博物馆里“走”了出来,那么这台的木织机则让宋锦的历史“织”进现实。
(宋锦女式拎包 三多锦)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之所以多次被选做访问国礼,固然与上久楷?宋锦产品精美时尚的设计分不开,但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宋锦本身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吴建华用自己对丝绸传统工艺的执着、痴迷、钻研、创新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的匠人精神,他不仅赋予了传统宋锦新的活力,并使宋锦文化不断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并走出国门一展风姿,让世界都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惊艳。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