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真正好的金融应该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找到理想的客群,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在不同场景中为客户提供服务。科技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是打破地域、场景等边界的角色,只有科技在这些方面发挥效用,金融才能真正下沉服务好社会,服务好更多的人”。11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财新峰会上,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的演讲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
财新峰会被誉为中国经济和金融领域最具思辨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年度盛会之一,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本届峰会以“改革再出发”为主题,汇聚了百余位全球知名经济学家以及政、商、学界代表。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三十国集团主席、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特里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等嘉宾围绕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宏观经济趋势、经济增长驱动力等内容在会上展开交流。
除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讨外,金融科技、“一带一路”、数字革命等热点议题也是与会嘉宾研讨的重点。金融科技的出现不断打破现有金融边界,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在成为中国金融体系重要补充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金融科技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机会与边界何在?
在“金融科技:大机会与新规制”分论坛上,王晓婷与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共同就如何构建中国金融科技生态体系、推动中国金融科技引领国际竞争格局进行深入探讨。
王晓婷认为,金融是整个经济的血脉,任何金融创新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同时,金融科技有充分的能力为我们打造公平、公正的金融服务环境。
杨再平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科技由表及里地渗透到金融业内部,并进一步改变金融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突破了时空和物理网点的局限。郭大刚通过回顾行业发展历程,论证了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他表示,金融科技不仅带来了新的金融业态,也为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6》数据显示,在全国80个县市抽样的8000个家庭中,只有15%-20%的家庭拥有贷款。“这个数据偶合了中美客户接受银行服务覆盖的比例,在美国银行所覆盖的客户人群为75%-80%,而中国的该项数据仅为15%-20%。2006年联合国对普惠金融的定义为‘包容性金融’,即服务所有人的金融,因此我们讨论金融科技的核心应该是:科技给普惠金融、给全社会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带来了什么。”王晓婷如是说。
她指出,金融科技有四个显著特征,分别是可触达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和多样性。她强调,金融应该为所有人服务,好的金融是无微不至的,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在任何场景、时间段都能够提供服务,使得商业模式得到延展。
在王晓婷看来,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将逐步打破地域、场景、时效、成本的边界,实现科技泛金融、金融无边界,最终打造出有温度的金融。(京京)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