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7日,全国27个省区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数据。中国网财经中心整理发现,27个省区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大于其CPI同比涨幅。
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已经跑赢了CPI,原因并不复杂。一者,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7%,对于上涨的CPI是一个“对冲”;二者,从宏观面上看,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减轻了企业的压力,自然也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起到促进作用。
不过,这一“数据”依然没有摆脱一个“被平均”的现实。
也就是说,理论上虽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涨幅超过了CPI,但处于“平均线”和“平均线”以下的部分人群,是不可能感受到跑赢后的好处的。这个“平均收入增长”是客观上被动拉高的“增长”,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在沿海省份相当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资金周边困难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的职工几无涨工资可能;在出口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量出口企业也同样面临利润缩水难题,这些企业今年也没有多少能力给职工涨工资。从结构性减税角度分析,相关政策正处于落实和试点阶段,如上海市先行试点“营改增”后让众多行业企业受惠,但其他大量省份企业并无此利好(日前刚刚部署扩大试点),这也一定程度上消弥了“全部跑赢”的效果。
诚然,在一个工资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肯定会有部分社会群体今年以来工资和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如中西部地区由于政策引导到位,新兴产业和企业职工收入呈上升趋势;部分投资领域由于国际性价格上涨因素,利润提升涉及收入增长;垄断行业尤其是垄断油企类的企业职工,“稳增不减”是其主要特点,这些企业职工实现上述的“跑赢CPI”一点问题也没有;吃财政饭的部分公务人员群体,也应属于高于“平均数”的那部分群体。
因此,统计数据上的全部跑赢CPI,未必能赢得“全部喜悦”。(毕晓哲)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