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贵
在具有指标意义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债务危机的拖累下,陷入衰退的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力看起来比二战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脆弱。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主流媒体一段时期以来都曾忧心忡忡地表示,继老牌经济大国纷纷衰落后,下一个该轮到美国了。而随着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实力窜升以及随之而生的话语诉求,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洗牌,有人预测“金砖四国”将在2020年以前全面取代G7成为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而美国已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力压欧洲工业化国家将一部分经济话语权切割给上述国家。但是,透过对中国真实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中国已经部分具备了经济强国的要素条件,但中国经济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并不能掩盖其与一流世界经济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依靠战后建立起来的机制化霸权,短期内,美国依然能够在力量相对削弱的情势下主导世界经济秩序。
对标世界经济强国基准,中国尚有不小差距
关于世界经济强国的标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很多,有的还以实证方法列出了经济强国指数。笔者认为,大概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查,而就这六个方面的基准来看,中国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但在表征经济强国的核心基准方面,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一、中国在经济规模已经迈过了经济强国的门槛
二、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中国经济的最大软肋 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增长空间巨大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非难事,但大并不等于强。同样经济增长速度快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还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看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所起作用的大小。例如美国由于经济规模很大,要实现高增长已非常困难,一般能取得3.5%的年增长率就很不错了,相比中国9%以上的年增长率显然低得多,但美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非常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而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多半是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较低,约为41%,只有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超过50%,而广大西部地区还不到30%。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20年中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才能达到60%。可以说,科技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大瓶颈,中国在少数科技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不能掩盖我们在整体上仍属于技术引进国和模仿国的事实。特别令人忧虑的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大软肋。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是: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较深,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主要靠进口。在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核心专利上,中国基本上受制于人;在一些关键技术,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中国主要都是依赖进口;在近年来热得发烫的集成电路行业,国内企业的普遍特征是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国外厂商,一旦国外停止供应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很快就会停产。
三、缺乏世界级企业和世界品牌,中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内涵不足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来看,凡是经济强国,必然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如果以进入“世界500强”作为衡量世界级企业的标准,我们可以发现美、日以及德、英、法、意等世界经济强国所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与该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体一致。中国目前尽管已有69家世界500强企业(含港台),但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只是从规模上已迈入世界级企业的门槛,若以品牌、技术、管理、盈利水平等综合指标来衡量则与世界级跨国公司尚有巨大差距。至于世界级品牌,在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品牌价值100强中,中国则无一品牌入选。
没有世界级企业和世界品牌,使得中国的世界经济大国缺乏足够的内涵。尤其在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产业控制权的争夺的今天,在现有的全球化格局下,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那么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由贸易规模和结构决定的品牌空间,已基本上被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占满。中国品牌要打进主要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所主导的品牌俱乐部,殊为不易。
因此,如果我们的企业中没有像沃尔玛那样的行业巨擘,没有类似通用电气那样全能型的标杆企业,没有微软和英特尔这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左右世界产业发展的绝顶高手,那么不管中国的经济规模有多大,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中底层。
四、人民币离世界主流货币似近还远
就中国来说,短期内人民币还远远谈不上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不过中国经济正以快于美国经济的速度发展,尤其是在美日欧经济出现减速甚至衰退的情势下,中国仍有巨大的经济成长空间,加上经济制度改革与技术进步的因素,预料中国经济在未来15年将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中外有关专家普遍看好人民币的国际化前景。国内有专家乐观地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条件已基本成熟,中国政府应适时加快推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甚至有不少专家建议中国大陆以国家货币制度的形式,将人民币改成“中元”,以确立中国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法定地位和称谓。在国际上,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杰夫认为:“未来,如果全球只剩下三到四种主要货币,那么人民币将是其中之一。人民币有资格成为与美元、欧元比肩的世界级货币。”他说:“随着中国经济、贸易在全球地位的持续上升,人民币将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更乐观的估计认为,未来10年,美元、欧元以及可能出现的“中元”将成为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三驾马车”。若如此,世界货币格局很有可能由于人民币的崛起而发生重大改变。
不过,人民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而言,金融市场和监管能力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而监管部门也一再强调,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预估人民币要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尚需8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只能说人民币具有潜在的国际影响。
货币作为美国主宰全球战略资源分工的最后堡垒,是美国难容他国染指的超敏感地带。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国家竞争战略是:在英国的积极配合下,确保对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导权与金融产品的定价权,绝不容许资本主义体系内出现可以挑战美国的统一力量;另一方面,借助国际金融资本,设法遏制近年来积极寻求不断扩充行为边界的人民币的影响力。
假如欧元体系果真崩溃,则全球货币博弈格局有可能进入美国继续握有储备货币地位,同时力压中国扩充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阶段。一场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的金融大博弈可能正在逼近我们。
五、中国暂时只能接受既有世界经济规则的约束 一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高低不仅取决于竞争对手和自身经济实力的消长,更要看该国的实力成长能否改变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能否打破既有的世界经济规则。不如此,只能说明该国的实力成长仍处于量变阶段,质变的要件尚不具备,该国只能接受既有的世界经济规则的约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日渐自信的中国正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与修改者之一。目前全球经济强国的技术竞争正在变成标准之争,谁控制了一项技术的全球标准,谁就博得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作为一个后起大国,在掌握技术标准方面已经落后许多,目前要做的是奋起直追。事实上中国正在尝试通过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以及开设大豆、铜、石油期货等一系列动作来扩大自己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发言权。预料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十至十五年之内摆脱世界经济规则被动接受者的状态。但是世界经济规则有其刚性,后起国家要加以改变非常困难。
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以令发达国家眼红的速度在发展,尽管人民币在未来10年有可能与美元、欧元一道成为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三驾马车”。但中国经济还远没有强大到可以动摇发达国家传统势力范围的地步。中国银行业的市值坐大多半只是一种表面繁荣,市值坐大并非反映资产规模以及经营实力,而是基于股价估值过高所致。美国人让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既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肯定,更是在佐利克领导下的一种责任担当。而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中国的发言权尚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想挑战美国的只手遮天地位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六、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尚难在地区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正在加紧整合两岸四地的经济力量,一个以大陆为中心的大中华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另一方面,中国还利用难以抗拒的市场魅力,辅之以日渐成熟的经济外交,寻求双边和多边共赢,亚洲经济领袖气质业已显现。如今中国与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的经贸关系也处于历史上最紧密的时期,甚至与宿敌印度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系列谈判,两国似乎正在加速告别过去的不快。
当然,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要充当亚洲经济领袖还为时尚早。首先是日本的亚洲经济实质上的老大地位短期内难以逾越,日本只是由于十年来经济的持续低迷导致其气势不振,但实质经济地位并未下滑,况且一向戒心十足的日本肯定会竭力维护其亚洲经济龙头地位的;其次是韩国和东盟短期内难以认同中国的领袖地位。韩国和东盟尽管在经济规模上要小于中国,但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却不弱于中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领先,加上东亚国家之间尚未建立起稳定的互信体系,因此中国必须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注重区内的经济交流和协作,持续展现作为区域经济大国的负责任形象,才能赢得周边国家的信任与尊重,进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的经济强国雄心还要受到列强的阻遏
最后,中国要改变世界经济版图,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既要看自身的实力成长,还取决于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意愿。而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一般不会轻易让中国成为与其平起平坐的经济巨人。
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掌控着世界经济和金融大权,任何实质性的挑战都要遭到他的打压,即使是盟友日本和欧盟也不例外。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到欧元的跌宕表现,背后都可察觉到美国人的操纵轨迹。假如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亚洲确立经济领袖地位,相信美国的金融寡头及其代言人美国政府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令人担心的是,美国只是“稳、准、狠”地抓住“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这根小辫子,就使中国被迫跟着美国的脚步起舞。尽人皆知,美国经济的核心优势是其在金融和技术标准方面的霸权地位无可撼动。而美国的强项正好是中国的软肋。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在追求经济成长过程中忽视了内生性竞争优势的培育,过于重视比较优势的发挥,注重模仿和跟踪,使得中国仍是一个身体不够结实的经济巨人。
正是瞄准了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金融,美国近年来加强了进攻火力,美国通过操纵美元贬值,并经由政治施压,迫使人民币朝着他们所预设的路径升值。这不禁使人想起美国当年对日本经济的致命打压。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也告诫中国,要防止当年日元被美国绑架下所演绎的悲剧发生。事实上,看看今天中国的人民币被美元疑似绑架之后的被动升值,看看某种意义上被外资和买办挟持的中国股市,在使投资者享受了一段时间的“财富幻觉”之后迅即“高台跳水”,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主要经济强国并不欢迎与其并不那么同道的中国在经济上的日渐强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对华经济施压领域,正从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进一步向高科技产业和石油业等迅速扩展。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中国金融业的封杀,以及遏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资源等产业的发展,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限制在美国所框定的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到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必须充分估计到中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做好理性应对不断出现的非理性批评乃至基于既有经济秩序而生的各种压力和干扰的准备。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看待经济问题。一向关心中国发展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得好:“很多经济都是非常政治性的,中国必须学会在这种体制下生存。”当然,斯蒂格利茨只是指出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一个基本生存法则。中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国际规则的适应层面上,简单地适应只会扼杀中国的创新动力,使中国经济难以跳出旧有的国际框架。
中国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适度整合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资源,在关键经济领域收复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导权。同时要善于总结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要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十分警惕经常打过来的“糖衣炮弹”。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更要建立“世界办公室”,在替别人打工的同时也要让别人替自己打工;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输出自己的先进科技;在接受现有国际经济规则的同时也要创造机会全面参与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在通过谈判友好协商解决国际纷争的同时也要保留适当运用武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的权利。
(网编 卢地)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