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02 人气:1193 责任编辑:品牌小编 来源:
商务金融网 www.peoplepinpai.com
我国钢铁产业作为高能耗产业,绝大多数企业靠近原料产地,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这些钢铁企业给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很大的压力。对此,国家将进行钢铁产业重新布局,整个“十二五”期间,计划将全国39家城市型钢厂,将在5年时间内搬离城市。这将是自抗战时期以来,中国钢铁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涉及产能2.28亿吨,是目前全国钢铁总产能的30%。
钢厂搬迁前景何在?
城市钢厂搬迁,决非易事。从计划、选址、论证到最终的建设乃至投产,一般至少需要5年。再加上,最近几年整个钢铁行业利润处于历史低位,完成搬迁的新钢厂,从亏损到盈利,又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钢厂搬迁除了资金的损失,还涉及到职工分流安置、对新厂区和新市场的熟悉,原有企业队伍和技术能否继续延续等问题。以首钢曹妃甸项目为例,自2005年开始搬迁,至今已经6年,其曹妃甸项目仍为亏损;鞍钢的鲅鱼圈项目也未真正实现盈利。宝钢从2006年便开始将其位于浦东新区的浦钢搬迁至宝山罗泾,耗资超过140亿。宝钢集团发展规划总监吴军表示,新浦钢目前还谈不上盈利。对于首钢、宝钢这样的大钢厂来说,搬迁后盈利尚如此艰难,对于那些本身盈利水平就差甚至亏损的中小钢厂来说,搬迁之后的盈利预期将更加渺茫。据悉,今年首批纳入搬迁计划的5家钢厂,分别为重庆钢铁公司、青岛钢铁集团、杭州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合肥钢铁公司5家钢厂。粗略计算这5家钢厂总资产约为700亿,员工8万人,总产能超过两个老首钢,达到2000万吨,迁徙的代价很沉重。
中益能:钢厂未必需搬迁 可与城市和谐共存
钢厂耗能、污染似乎与城市之间划上了绝对对立的符号,以至于为了城市的发展不得不付出沉重代价进行重新布局。如果钢厂不是大量消耗城市资源的单位,而是为城市提供资源的单位,那又将是另一番柳暗花明的景象。“钢厂未必一定要搬迁,可以合理地与城市和谐共存。” 中益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慧如是说。
不久前,北京召开的“2011全球绿色智库峰会”上,王智慧的观点在现场引起极大反响:“在城市规划时,应重视城市节能和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这样,才能有利于低品质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才能尽量减少城市生活对优质能源的消耗,我们应该力求做到从能源品质上节能。”王智慧表示,钢厂只要能和城市和谐共存,并不非得要搬迁,钢厂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压力完全可以通过节能技术转化为能源输送源,为城市提供采暖和供热用能,解决城乡供热瓶颈.
据王智慧介绍,他所创办的民营企业,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通用性高效蓄热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所研发的蓄热技术及产品,可将目前技术上难以实现回收的低品质余热、废热充分回收再利用。投资强度低,节能效果明显,该技术目前已经拥有1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中益能自主创新的“钢铁企业水淬渣放散性余废热回收节能环保系统”方案,为钢厂与城市之间的难以调和的能源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充分回收钢厂产业链上所产生的大量低品质余热、废热,经过转化变成热能输送给城市,减少了城市使用燃煤锅炉供热的一次性能源消耗。同时该技术还能完成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等多个环保难题。
为此,王智慧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1000万吨级的钢厂,每年产钢渣约90万吨,闷渣产生放散蒸汽64万吨/年,其放散的废热约145万吉焦,折合标煤约4.92万吨,因此浪费水64万吨以上。采用中益能的专利蓄热和高效换热技术,将放散蒸汽的潜热回收储存后,稳定供热(供暖或制冷、低温发电),并回收凝结水循环使用,实现节能和节水。整个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节能投资强度570元/吨标煤,年可供热(冷)120万吉焦,发电4155万千瓦时,节水64万吨。
以包钢实施的成功经验来看,该项目的施工改造周期一般不超过4个月,每节约一吨燃煤的投资强度只有700元左右,大大低于国家发改委(2011)1755号文件中“每节约一吨标煤2000元-5000元投资强度”的标准,通过这套蓄热节能环保系统的改造,实现了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节能环保效果,同时还能让钢铁企业通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热能输送、移动供热、钢渣等固废利用等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诚如王智慧所言,如此强大的中益能专利技术和“钢铁企业水淬渣放散性余废热回收节能环保系统”方案,如果在全国的普及推广,已经不仅仅是节能减排及为钢铁企业开源节流这么简单,这将节省我国对钢厂搬迁所投入的巨大代价,甚至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能源的合理布局都有着非凡、划时代的意义!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