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紧缩货币政策以及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资本指标的严厉考核,使银行不得不大量发售理财产品来应对资金紧缺的局面,而在利益的诱惑下,众多违规操作频频闪现。
经济导报记者从6家上市银行发布的半年报中发现,各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都保持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半年的发行量就已经远超过去一年。不过在这背后,也暗藏着不少“玄机”。比如,此前银监会曾点名批评的6大违规操作之一 ???发行票据资产理财产品,就在浦发银行(9.01,0.03,0.33%)的半年报中被作为“产品创新”而饱受“赞扬”。
发行量暴涨
截至19日,已经有交通、光大、浦发、民生、华夏、深发展A(16.46,0.04,0.24%)等6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了2011年上半年年报,基本实现“超预期”增长。其中,交行实现净利润263.96亿元,同比增29.67%;民生银行(5.64,0.05,0.89%)净利润139.18亿元,同比增56.98%,增长最快。
不过,其净利润的增长幅度与其理财产品的增幅相比,却有些小巫见大巫。导报记者粗略统计,6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总销量基本上都超过去年一年的水平,如浦发银行2010年全年的销量为1353亿元,而其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就突破了1600亿元;深发展的理财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7%,涨幅排在6行之首。
销量的增长自然带来了颇多收益,华夏银行(10.39,0.03,0.29%)的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该行各项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实现手续费收入4.68亿元,同比增加3.54亿元,增长310.53%;光大银行(3.04,0.01,0.33%)则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5.3亿元。
上述银行并不是个例,理财市场已经成为银行必争之地。导报记者20日在兴业银行(12.77,0.09,0.71%)济南一营业网点看到,仅该行8月底正在销售的理财产品就达到了近10款,投资期限短则一周,长则一年,年化收益均在5%以上,最高超过6%。“有款98天的产品快售完了,不少人都是十几万元出手购买。”该行工作人员表示。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发行总量。
“长期负利率让人们关注高收益投资产品,而银行在CPI远高于定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急需要一种手段吸引存款,保证存贷比指标符合监管要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向导报记者分析道。
央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1万亿元,大大超过1万亿元的市场预期。这其中理财产品吸收的存款功不可没。
违规者闪现
不过,在繁荣市场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6月24日,银监会召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座谈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风险提示,指出了当前理财产品乱象、理财市场恶性竞争等严重问题,并对银行理财的违规操作行为要求立即整改。其中,银监会明确指出了6项违规操作,分别为:同业存款存放本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投向政府融资、绕过信托做信托受益权产品、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票据资产理财产品。
而导报记者在几家银行公布的半年报中发现,其中不乏有涉嫌违规者。如浦发银行的半年报显示,其赫然标明“首次发行买入返售票据理财产品,实现了分行模式下的票据盈和同享盈产品创新,维护了大量授信客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导报记者随后在浦发银行网站看到,就在银监会指出违规操作后,该行又在6月底发行了多款投资于票据资产的“票据盈理财计划”。
有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银监会之所以对票据理财如此敏感,主要是因为银行可以和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利用会计处理中的漏洞,腾挪信贷规模。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对“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做区分,即都可以在“票据融资”科目下扣除。而利用这一漏洞,银行将票据转贴现卖断给该机构,这样票据“出表”,可以腾出信贷规模,然后银行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不再“进表”。
上述人士告诉导报记者,由于今年央行持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实行日均存贷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收缩了银行的放贷资金。而银行为了增加收益,往往会利用理财产品将信贷资产“表外化”,以逃脱监管,获得更大放贷空间。
“这种做法首先逃避监管,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其次,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遭受损失,银行有可能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结果将表外风险转嫁到表内。”王常龄对此表示。
金融风险放大效用绝对不可以小视。因为到那时,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普通的投资者也必将受到牵连。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